印度“陣風”不行,就讓“光輝”上,那就更沒戲了。在印巴沖突空戰失利之后,印度痛定思痛,第一架升級版的“光輝”戰機要來了。“光輝”原型戰機早在1998年就首飛上天了,但發展一直不順利,印度空軍一直不買賬,直到2011年升級的Mk1才獲得了初始的作戰能力,2015年量產交付。Mk1型的“光輝”戰機空重是6.5噸,最大起飛重量13.5噸,是一個輕型戰機,作戰半徑只有500公里,裝備了23毫米機炮和7個外掛點,可以攜帶“阿斯特拉”中距空空導彈。但是印度空軍依然不滿意,只訂購了26架Mk1型,訂購Mk1型其實也是為“光輝”戰機的研制在續命。
直到4年前的2月份,印度才訂購了83架“光輝”Mk1A型的戰機。Mk1A型在2024年3月份首飛,它的最大變化是裝備了相控雷達、空中加油能力、自我保護干擾器、電子戰系統、數字飛控計算機、雷達告警接收儀和雙聯裝掛架等等功能,這些功能在它原型機上都沒有,可見它的原型機是多么的落后。《印度時報》等媒體報道,印度空軍很快將于下一個月,也就是6月份,接收第一架Mk1A型的戰機。
資料顯示,首批Mk1A型“光輝”戰機裝備的還是脈沖多普勒雷達,它的探測距離在空對空的模式之下是150到200公里,載彈量估計在6噸左右,計劃在2026年配載成功射程110公里的“阿斯特拉”Mk1型的空空導彈,依然依賴美國的F404-GE發動機,作戰半徑還是區區的500公里,因此其主要指標依然無法與巴基斯坦擁有的殲-10CE相提并論。唯一的亮點據說是國產化率提高到了70%。
所以印度在裝備Mk1A型“光輝”戰機的同時,正在推行它的Mk2型的計劃。據說Mk2型在Mk1型的基礎上進行了顯著的改進,準備裝備緩慢研制當中的印度國產的有源相控的雷達,使用美國通用公司的F414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從1.6馬赫提升到1.8馬赫,作戰半徑將提升200公里,達到700公里,武器掛載由5個增加到11個,掛載能力提升60%以上,據說還可以掛載射程130到160公里的“阿斯特拉”Mk2型空空導彈,這個導彈準備在2027年交付部隊,還可以掛載“布拉莫斯”超音速空地導彈。印度方面稱,Mk2型將在2025年進行首次試飛,2028到2029年正式服役。
印度將“光輝”戰機升級到Mk1A和Mk2型當然也有它的好處,就是因為是國產為主,可以大量裝備,所以再發生戰爭它不用擔心大量的消耗問題。
但問題是,印度的Mk1A和Mk2型“光輝”戰機,即使按計劃拿到手了,它的整機的性能仍然低于巴基斯坦擁有的殲-10CE戰機。更不用說,巴基斯坦現在還準備從中國引進更加先進的五代戰機殲-35。印度戰機的發展計劃雖然說是雄心勃勃,但是在可見的未來,除了戰機數量規模會擴大對巴基斯坦的優勢之外,如果拿不到美國的F-35,它的戰機的質量水平以及空戰體系的水平依然不會對巴基斯坦空軍出現什么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