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醫療圈出了個驚天丑聞。
一場婚外情牽扯出「協和4+4」風波。
年輕醫師被曝學歷注水、論文抄襲、實操能力不足等,卻一路綠燈直至臨床。
本就嚴峻的醫患信任危機,一時間徹底坍塌。
巧的是,在這樣的輿論背景下,一部醫療劇低調上線。
完結后,9.4分封神。
全球口碑劇集榜第一,被贊是無可指摘的滿分劇。
更是在醫療業深陷信任危機的情況下,給了我們一記強心劑——
《匹茲堡醫護前線》
The Pitt
醫生,是一個和生命掛鉤的職業。
一旦醫德崩塌,擊中的是普通人對醫療體系深層的不安全感。
這也是為什么,董襲瑩的學歷風波會迅速引爆輿論。
而且,個別的不良事件,也對整個醫療行業和很多兢兢業業的醫生帶來傷害。
這次輿論發酵后,不少醫生都主動分享自己的從醫經歷,為自己正名。
這部劇中,也有一個年輕醫學生,被懷疑是關系戶。
她被分配到急診一線工作,年僅20歲。
剛到搶救現場,就被血腥的場面嚇到暈倒,差點誤事。
人們還發現,她的母親是這家醫院的外科主任。
她的爸爸是這家醫院的內分泌科專家。
這下,更沒人相信她是靠自己能力成為實習醫生的了。
背地里,同屆的醫學生一個勁嘲諷她。
帶教醫生也深感不安……
乍看,這不是就是美劇版的「董襲瑩」?
家庭背景過硬,又頂著天才頭銜,能力卻沒站住腳。
匆匆進了醫療一線,讓人不由得替患者捏把汗。
但,不同的是,她用行動證實了自己。
沒有逃避也沒有辯解,而是默默學習,不斷積累實操經驗。
從基礎的技能學起,練縫合、跟搶救、配藥、看急診流程,學會如何與患者溝通。
她不是天才型選手,甚至犯了不少錯誤,卻用一整季實打實的付出漸漸換取了信任。
最關鍵的一場戲是,一場大型槍擊事件后,醫院血袋告罄,物資短缺。
她不顧其他人的質疑,找來塑料管和氣壓泵,自制了一個簡陋的胸腔引流裝置,救下一個中彈男孩。
展露出醫生應有的沉靜與睿智,也證明了她的真才實學。
當然,在一片嘈雜、混亂的急診現場,這一行為沒有得到掌聲和感謝。
這部劇以極強的紀實風格還原了大型事故發生后,忙碌、焦灼的急診室現場。
每個人都在生死線上爭分奪秒。
她僅僅是放下那名患者,走向另一個病床。
在這個過程中,邁出了成為醫生職業道路上最穩健的第一步。
不是靠身份獲得信任,而是靠一件件具體的成果,扛起應有的責任。
回想一下,「董襲瑩們」讓人覺得后怕的地方不是她不夠好,而是她缺失了漫長的付出,配不上她的頭銜和位置。
而這個年輕醫學生打動人的地方,就在于我們能從她的身上看到現實中無數醫生的成長倒影。
沒有人一步登天成為醫生。
在沒有履歷的情況下,他們都曾承受過患者的挑挑揀揀,外行、內行的雙重質疑。
有家世背景的當然更甚。
劇中,她所做的,其實和其他年輕醫學生沒有什么區別。
不過是在日積月累的學習和實踐中,彌補能力不足,樹起口碑和聲譽。
不只這一個人。
劇中刻畫了急診科一線真實的醫護群像,和他們各自的困境。
從資深住院醫師,到實習小白,還有各個環節的技術骨干。
他們每天都像熱鍋上的螞蟻,永遠在忙前忙后應對絡繹不絕的病患,目睹社會不同階層的陰影:
有差點被劣質面霜害死的網紅;
有熬夜學習后失眠,誤服毒品的學生;
有發臭的衣服里竄出老鼠的流浪漢;
有豐臀失敗,驚恐癥發作的整容成癮者;
有尿在醫生身上的精神失常者……
在本身已經如此高負荷的工作狀況下,外界的不信任又增添更多壓力。
就像現實中嚴峻的醫患關系。
劇中那些挽救生命的醫生,也常常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值班醫師好不容易出門喘口氣,就被病人猝不及防一拳打傷鼻骨,僅僅因為候診太久;
急診室的特殊性在于,很多病人送到醫院時已經是垂死狀態。
醫生每天救下無數人,也無數次為患者的離世心痛。
但奈何,死亡總是會激發太多憤怒情緒。
醫生也少不了被遷怒,甚至于被威脅、投訴。
重重壓力導致這些醫護人員每天崩潰無數次,人均患有心理疾病,不少人每天都壓抑著辭職、自殺的念頭。
眾所周知,這種信任危機絕非患者及其家屬造成的,而是暴露出整個醫療系統的問題。
就像董襲瑩被依規處置后,很多人并不滿意,認為允許她存在的系統也需要被問責。
同樣地,這部劇也不是在一味渲染醫生的偉大。
而是通過展現急診醫護的工作狀況,批判醫療行業的種種弊病。
比如,財政支援不足,醫護資源極度短缺。
導致醫護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病人也看病困難,動輒排隊一整天。
對實習的醫學生而言,也缺乏有效的培養機制。
很多實習生直接被推入高危場景,缺乏足夠引導和保護。
在搶救中出錯、心態崩盤,幾乎沒有容錯機制。
現實中,這種「以戰代訓」也普遍存在,過早上崗、承壓過大,極易導致醫生創傷和患者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還用「病人滿意度」綁架醫生決策。
為了評分指標,醫生一邊搶救,一邊還得考慮這種操作能不能讓病人滿意。
這種不合理的評估機制常常也在反噬專業判斷,逼迫醫護追求討好而非療效。
此外,更有股東財團逐步操控醫院后造成的諸多隱患。
頻繁強調成本控制和商業邏輯。
醫院就不單單是救命的地方,而是成了名利場。
在這種情況下,生出太多「董襲瑩」也不足為奇。
這才造成了種種醫療亂象,引發了患者及其家屬的質疑。
而這部劇中,真正令人動容的也是在這里。
即使在這么糟糕的環境中,沒有人選擇利用特權敷衍、逃避責任,每個人都在堅持。
有緊急情況下,醫生自己輸血給病人;
在行政壓迫下依然爭取病人的權益,被誤解時也將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被系統逼到極限,也始終沒有推責。
因為他們都意識到了,醫療行業或許是社會垃圾口的最后守門人。
這也是本劇最令人感慨的地方。
它不是拍醫生有多神、多偉大。
而是拍出了他們和其他行業的普通人一樣的一面——
那些即使系統崩潰,也還在強撐著的人。
即使行業出問題了,醫患關系越來越糟糕了,還是有大量醫生懷抱初心,用專業的態度和能力守住行業紅線。
它提醒我們去相信,即便在這個醫德危機愈演愈烈的時代,還有人值得托命。
這并不是站在社會情緒的對立面。
恰恰相反,對「董襲瑩們」的問責,對醫療業系統性弊病的批判,也是對這些真正的醫護人員最樸實的守護。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