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立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改革越向縱深推進,觸及的利益矛盾就越復雜越尖銳,急流險灘也就越多,每前進一步都不容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于胸有成竹的、思慮縝密的,那就要搞頂層設計;對于心里沒底的、還不成熟的,就摸著石頭過河”。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又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以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實現經濟穩定和高質量發展。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就指出:“我們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這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我國40多年來的改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把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是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在改革過程中靈活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成果。我們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利用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推動各方面改革有條不紊推進,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成功實現了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政府與市場、內循環與外循環、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等的有機結合,創造出1+1>2的效果。改革有力促進了社會生產力大解放,我國經濟總量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位,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30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連續10多年位居全球首位;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作出重大貢獻;社會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國民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持續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總的來看,我國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國家實力、人民生活、社會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前進路上,仍要把改革推向深入,將改革進行到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有“設計圖”也要有“施工圖”,仍然需要堅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
加強頂層設計,對改革內容進行統籌設計,對改革路徑進行整體謀劃,才能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形成強大合力。其中,改革目標是頂層設計的核心,是由總體目標和分類目標組成的目標體系,也包括中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應當認識到,目標體系是動態的。只有隨著時間推移和條件變化及時作出調整優化,才能構成完整、科學的目標體系。我們黨歷史上的重大改革決定,就堅持了守正創新、與時俱進,既體現了道不變、志不改的強大定力,又以敢創新、勇攻堅的銳氣膽魄,不斷提出新的改革目標,引導改革沿著正確方向步步深入。
摸著石頭過河,是對我們改革開放策略和方法的形象比喻。實踐中,對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就采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先行試點,鼓勵大膽探索,取得經驗、看得很準了再推開。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既有許多未知領域,也會面對難以預料的因素;既需要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又必須慎之又慎。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改革措施是否可行,通過實踐檢驗才能知道。要鼓勵干部群眾大膽試、大膽闖,把握立與破的辯證統一。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共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都是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內容。其中有的是對過去改革舉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改革舉措。只有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更好把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深入總結各地創新經驗,增強改革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責任明確、鏈條完整、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同時強化跟蹤問效,才能確保改革見到實效。要針對當前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抓緊制定實施切實有效的改革方案,努力以改革的辦法從根本上破解發展難題。
破解有效需求不足這一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應從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入手,建立鼓勵消費、投資、出口增長的長效機制。相關部門應緊緊圍繞黨中央制定的發展目標,加強宏觀政策協調配合,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全面提高規劃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對于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貨幣政策主要負責總供求的動態平衡,對于避免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具有重要作用;財政政策主要負責結構優化,通過財政資金引導資源配置,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要健全和用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工作機制,強化頂層設計和整體統籌,同時完善部門間有效溝通、協商反饋機制,增強政策合力。
破解農業農村現代化滯后于工業和城市現代化的問題。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明顯滯后于工業和城市現代化,需要進一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展望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力來自農業和農村,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意義重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部署,提出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也提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別”,并作出重要部署。不折不扣落實這些改革部署,將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創造有利的制度環境。各地區各部門應積極推進相關改革,以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的巨大潛力,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都作出了重要部署。只有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盡快制定各方面實施細則,把這些改革措施落到實處,才能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激發科技創新活力。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加快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作者為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0日 09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