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懈怠,不敢遠嫁,特別想賺錢,因為他們只有我?!?/strong>
前段時間,有位北京大爺上了熱搜,他和老伴雙雙癱瘓在床,而女兒請來的保姆,他半年罵跑了20個。
誰也不是天生的爆脾氣,但他在病中,情緒本來就不穩定,想及保姆每月要花6000多,女兒又不能陪自己,心里特別不是滋味。
老太太也時常地哭,她拼命練習著走路、做飯,想給女兒減輕點負擔,可她甚至做不到,不給女兒添麻煩。
一地雞毛的家里,我看到那個弱小的90后姑娘,他們唯一的女兒杰茜。
她可以對著鏡頭哭,但在父母面前,她不敢流一滴淚。
疫情期間,醫院只有3點到4點可以探視,父母當時一個在2層住院,一個在11層,杰茜必須在1個小時之內,探望兩個人。
這樣的生活,她都快麻木了。
最近半年,過幾天就會有保姆打來電話,說在她家干不下去了,她又要把家里的情況,跟新的保姆交代一遍。
父親吃的藥,她需要提前配好,每個藥吃的次數、時間不同,她分裝到小盒子里,需要1小時起步。
她跟領導請假,已經到了自己都不好意思的程度,可她沒辦法,也不敢斷了這份錢。
在獨生子女政策下,中國從1980年到2016年,誕生了1.76億的獨生子女,現在這個數字,已經將近2億。
這2億人的痛,終究還是來了。
他們仿佛“天選之子”,曾經被寵愛,又一夜之間被迫長大。
只因為那是他們的家,不是別人的。
上有老,下有小,對獨生子女來說尤其難。
01.
以前經常有人說:獨生子女多幸福啊,父母給了他們全部的愛,不分攤,不打折。
誠然如此,可小時候百分百的寵愛,就意味著長大后百分百的責任。
當他們長大成人,獨生子女所承受的壓力,也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在天涯論壇,曾有一位82年出生的獨生子女,現身說法。
他的母親幾年前早已去世,父親又查出了肺癌晚期,作為父母唯一的孩子,他必須放下工作,甚至冒著被辭退的風險。
一個人帶著父親做檢查,治療。
與此同時,回家買菜,送飯的重擔也只能落在他一個人頭上。
他的這段話,暴露出了作為獨生子女所面臨的困境。
“在父親生病到最后離世這段時間,我不止一次渴望有一個兄弟姐妹,不是朋友,不是遠房親戚可以代替的。
剛剛查出父親患癌癥晚期時,我渴望有個兄弟姐妹能夠讓我抱著痛哭一場,因為我不能把脆弱展示給我的父親看;
在帶著父親外出求醫時,我渴望有個兄弟姐妹能幫忙照應,哪怕是一天、兩天也好,因為照顧病人真比照顧嬰兒身心俱疲;
在父親最后離世的時候,我更是渴望這世界上還有一個至親,那種只剩我一人的孤獨感,真的不到那一刻是誰也無法體會的?!?br/>
你要知道,當人生所有的重大決定都由一個人來做,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對獨生子女來說,這是多大的壓力。
而在父母已老,子女尚小時,一睜眼,周圍全是依靠自己的人,找卻不到自己可以依靠的人時,這又是多么的悲涼。
這是每一個獨生子女,將來必須面臨的痛。
有人說這只是個例,可隨著父母一天天老去,養老問題日漸突出,誰又能保證自己的父母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旦這種情況來臨,我們就只能獨自扛下所有艱難,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
哪怕這些,并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02.
從科學的角度看,獨生子女家庭的“高危性”在于它的結構是不穩定的倒三角構造,意味著全部的重心都落在獨生子女身上。
對于獨生子女的父母來說,只有一個孩子的他們,成為空巢老人的可能性就會很高。
因為平日的生活中,大多數在外拼搏的獨生子女并不與父母住一起,甚至不在同一個城市。
網上曾經有句話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你的爸爸躺在地上,可你卻在通訊錄里?!?/strong>
這對于每一個離家在外打拼的子女來說,這是我們共同面對的難題。
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父母正在過什么樣的生活,是否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好。
更害怕在家人最需要你的時候,自己無法及時的出現。
有人說,既然我們無法離開現在生活的城市,為什么不把父母接過來養老呢。
可這樣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北京的楊阿姨住進了女兒家,卻總有種在別人家的感覺,生活不是熟悉的生活,鄰居不是熟悉的朋友。
微波爐上有十幾個按鈕,她也不知該按哪個;
女兒家的馬桶,跟老家的廁所不一樣,楊阿姨只好每次借口“有事出去一下”,到商場里去上廁所。
在陌生的環境,他們變得畏畏縮縮。
就連騙子噓寒問暖幾句,他們也覺得是個安慰,愿意乖乖把錢送上去,因為親生的子女貼心話說得太少,連騙都不去騙。
這是獨生子女最大的心酸:他們自責,卻沒法改變,他們累,卻無從止歇。
拿起工作,就陪不了家人,放下工作,就養不起家人,日復一日,他們長到現在,是進也難,退也難。
慢慢步入中年的他們,已經嘗夠了獨生子女的苦,不少人說,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再做獨生子女了。
只是現在一家人的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單養一個孩子,還有人因為孩子生病,請假期間被辭退,后面二孩、三孩也都需要錢,需要陪伴……
拿什么養活他們,對于獨生子女一代,至今是個未知數。
03.
而如果沒有退路的他們請護工照顧父母,就必須背負起兩倍、三倍的經濟壓力。
這些年,無論是生產還是服務行業,人工價格都很貴。
根據家政服務公司的價格表顯示,照顧老人的價格,一個月最少都要4500元,這還是在老人能夠自理的情況下。
如果老人不能自理,這個價格就會上漲到六七千,甚至更高。
保姆的工資加上父母的其他開銷,一個月最少也要一萬多,這意味著至少一半以上的獨生子女,月薪僅夠給護工發工資。
如果是農村或者三四線城市,恐怕子女掙的錢還不夠支付護工費,高昂的保姆費用和微薄的收入,形成鮮明的矛盾。
那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呢?
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
比如上海的一家只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民營養老院,每人每月的費用也不高,8000元~1萬元,然而這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老年人的退休金或許養老金。
再來看看高端養老院的費用:住20年,總費用522萬到1162萬!
當然,這對于有錢的父母或者子女,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可我們大多數父母和子女,缺的就是錢啊。
新聞報道過武漢一位65歲的老母親腦梗,住進了養老院,每個月的住院費要1萬多。
交了幾個月后,兒子再也沒在養老院出現過,費用也一直欠著。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背后,是獨生子女不堪重負的現實!
公辦養老機構價格便宜,服務也不錯。可現實是什么樣呢?
一個深圳網友為父親找了一家價格相對便宜、條件比較好的公立養老機構,但是需要排隊,在她之前已經排了兩千多名老人,而養老院每年能容納的新進人數只有區區一百人,換句話說,要想入住,得等上20年!
北京晚報也報道過北京的一家公辦養老院,價廉物美,單間只要2250元一個月,雙人間每人只要1200元,但入住卻要排隊等100年。
貴的住不起,便宜的等不起!
而“孝順”就是一件昂貴的奢侈品,不是每一個子女都能承擔得起,更何況是獨生子女。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的宿命。
有個讀者說:
“我怕有一天,孩子再怎么努力也無法過上優越的生活。
我怕有一天,再怎么孝順也承擔不起父母的寂寞。
我怕有一天,我拼盡所有還是落得一地雞毛。
我是獨生子女,中年危機不是句空話。
工作的競爭淘汰,孩子的教育,父母的養老陪伴,我的時間沒有留給自己的空間?!?/p>
崇尚多子多福的中國人,有了一段特別的歷史,獨生子女這代人,或許從出生起,就注定沒那么簡單。
小時候承受了獨一份的愛,長大了必然有更多的責任,這不僅是獨生子女的困局,也是時代的困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