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我打不過中國還收拾不了你歐盟?特朗普剛對中國服軟簽協議,轉頭就對歐盟“下刀”,逼迫歐盟“做出重大讓步”,這就是對美國不夠強硬的下場!
5月12日中美剛簽署關稅休戰協議,美國次日就宣布對歐盟啟動“全面貿易調查”,威脅對價值5490億歐元的歐盟商品加征關稅,這吃相簡直比翻書還快!
這波操作背后的邏輯再簡單不過:特朗普在對華關稅戰中碰了一鼻子灰,只能找軟柿子捏找回場子。
要知道,4月份美國對華加征145%關稅后,美國企業叫苦不迭,沃爾瑪、特斯拉等巨頭庫存積壓,消費者物價指數飆升2.1個百分點,家庭年均支出增加近4000美元。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只能拿歐盟開刀轉移國內壓力。
歐盟這回算是徹底領教了“美國優先”的殘酷。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美歐貨物貿易逆差高達2136.8億美元,歐盟在機械、汽車等領域對美順差顯著。特朗普政府卻倒打一耙,指責歐盟“用1300萬輛汽車淹沒美國市場”,還抱怨歐洲農產品“搶走美國農民飯碗”。
更絕的是,美國一邊要求歐盟開放市場,一邊對歐盟鋼鋁加征25%關稅,對汽車及零部件祭出25%關稅大棒,甚至威脅對藥品、半導體等關鍵領域加征20%關稅。
面對美國的霸凌,歐盟終于硬氣了一回。5月8日,歐盟甩出價值950億歐元的報復清單,直接瞄準波音飛機、波本威士忌、汽車零部件等美國核心產業。德國總理朔爾茨甚至放出狠話,準備“殘酷清單”反制美國。
但歐盟內部矛盾重重:德國汽車業占對美出口35%,擔心反制會讓寶馬、大眾損失80億歐元營收;法國則力主擴大農業反制范圍,卻遭荷蘭等農產品進口國反對。這種內部分歧讓歐盟的反制效果大打折扣。
更諷刺的是,美國這波操作直接把歐盟推向中國懷抱。就在歐盟公布反制清單當天,中方正式邀請馮德萊恩訪華,釋放深化中歐合作的強烈信號。
要知道,中歐去年貿易額高達7858億美元,雙方在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空間巨大。歐盟若繼續跟著美國對華“去風險化”,只會在美歐貿易戰中孤立無援。
正如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所言:“我們不能再依賴跨大西洋的施舍。”
這場貿易戰的本質,是美國試圖通過“吸血盟友”彌補對華博弈的失利。但歐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中國更不會坐視美國破壞全球貿易秩序。
當特朗普在白宮沾沾自喜時,恐怕忘了一個道理:在全球化時代,單邊主義的大棒最終只會砸傷自己的腳。
對此,你又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