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時內,印度態度接連轉變,難道不是要拿中國當榜樣嗎?怎么光堅持了1天,就對美國妥協了。
(特朗普上臺不久后就拿出新關稅政策)
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舉關稅大棒,全世界都不敢妄動,在他的威逼利誘下,多國都選擇了向美國靠攏或保持低調姿態。然而,中國選擇了另外一條路,面對嚴厲的貿易制裁警告,不僅沒有妥協,還展現出不卑不亢的態度,始終堅持自身立場,最終成功爭取到降低關稅的承諾。
幾天前,中美這兩大經濟巨頭在瑞士日內瓦上演了一場“拉鋸戰”似的貿易談判,經過兩天的馬拉松式會晤,雙方終于決定在未來的90天內降低關稅,幅度高達115%。
該消息一出,瞬間引發國際社會熱議。有人說,這是特朗普政府自吹自擂下被迫讓步后,中方取得的一次談判勝利,而在另一邊,中方無懼威脅最終收獲果實,成為了全球媒體的焦點。
(中方多次對美強硬表態)
換一個角度來看,兩國的談判突破,不僅僅是有關稅的事,更涉及到了兩國之間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博弈。此次談判后,美國國內部分媒體對特朗普的表現頗為不滿,稱其“虛張聲勢”并以此希望可以壓制中國。然而,中國并未因此妥協,在經過長時間的博弈與較量之后,終于用實際行動告訴全世界:該如何與美國周旋。
有分析師指出,中國此舉不僅為國內市場解了圍,更是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活教材”,告訴各國,一個強硬的態度和堅定的談判策略,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果。
就在中美會談結果公布的短短幾小時后,印度也閃電般進行了態度轉變。本來一直和美國相談甚歡的印度政府,突然給世貿組織寫了封信,指責美國的鋼鋁關稅政策影響了其出口產業。而作為回應,印度也決定對部分美國產品加征關稅。
(今年2月特朗普在白宮會見來訪的莫迪)
這一下子激起了外界的聯想:莫非中國的成功案例刺激了印度?一些專家甚至猜測印度可能看到了中國在談判桌上的強硬風范和由此帶來的利益,盡管這是個充滿冒險的姿態,但印度或許也是希望以此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增加一些籌碼。
近年來,印度一直在試圖與美國保持良好的雙邊關系,大力促進貿易往來。今年2月,印度總理莫迪訪美,也是特朗普第二任期接見的第四位外國領導人。印度甚至對美國做出不少讓步,包括移民問題上的妥協。但隨著特朗普一聲“對等關稅”的召喚,印度終于明白妥協并不是長久之計。
看似事情的發展有了清晰脈絡,結果該消息僅傳出一天后,就有了重大轉變。
在印度掀起軒然大波的同時,特朗普在卡塔爾首都多哈的一席話,攪起風云。他表示,在印度銷售產品很困難,所以印方提議,愿意不向美國收取任何關稅。此外,他還敦促蘋果公司不要在印度生產,暗指印度可以自給自足。
以目前的情況看,美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2024年雙方的雙邊貿易額達到1290億美元。只不過特朗普長期以來一直抱怨印度的關稅太高了,損害了美國企業的利益。
(莫迪政府不太可能對美國強硬到底)
所以說,如果印度不拿出更強硬的手段,想必特朗普是不會放過印度的,不過莫迪真的會這樣做嗎?很可能不會,畢竟在很多方面,印度有求于美國,如果真的因為關稅談判導致兩國關系破裂,那莫迪可謂是更得不償失了。
總的來看,中方通過強硬與智慧贏得了這場國際貿易談判的階段性成果,這不僅為自己減輕了經濟壓力,同時也展示了在全球化時代里應該如何捍衛國家利益。
至于印度,從積極求和到嘗試更強硬的應對美國,再到特朗普所說“印度不愿對美加稅”,印度可能也是在不斷摸索當中,只不過時間不等人,如果印度還不能盡快拿出一個方案,那等到“90天豁免期”到后,印度可能就只剩下對美妥協這一個選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