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天的印巴沖突鬧得沸沸揚揚,最后以印度灰溜溜收場告終。印度打著“反恐”旗號挑事,結果被巴基斯坦用中國產的殲-10CE戰機打得滿地找牙,人家發射PL-15E導彈,直接以0比6的戰績擊落了6架印度戰機,其中3架還是印度空軍最先進的“陣風”戰機。這一仗下來,印度的臉算是丟到姥姥家了,本來想秀秀肌肉,結果成了國際笑柄,只能灰頭土臉地結束沖突。
可印度接下來的操作更讓人瞠目結舌。明明被揍得鼻青臉腫,卻開啟了鴕鳥模式,莫迪政府忙著聯系各大社交媒體刪帖,還在國內單方面宣布“大勝”,從5月13日起搞了個為期10天的“勝利慶祝”。這操作,簡直把掩耳盜鈴玩出了新高度。于是乎,南亞上演了一幕荒誕劇:勝利方和失敗方都在慶祝勝利,反倒是遠在萬里之外的法國成了最大輸家。
要說這法國也夠冤的,就因為印度魯莽挑起沖突,自家的“陣風”戰機被擊落,直接影響了訂單。香港媒體《南華早報》14日報道,印尼已經開始審查總價81億美元的“陣風”訂單。印尼眾議院國防監督委員會成員戴夫·拉克索諾說,印巴空戰的結果為評估“陣風”提供了理由,印尼傾向于重新評估訂單,但不會完全取消。他還為“陣風”辯護,稱沖突地區的說法“未經證實”,不能單獨作為評估依據。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就是在給印尼找臺階下,畢竟印尼買“陣風”更多是地緣政治壓力下的妥協。2022年,印尼迫于俄烏沖突的壓力,放棄了俄羅斯的蘇-35,轉而訂購41架“陣風”,這本來就是向西方交的“投名狀”,哪能說取消就取消?而且法國總統馬克龍兩周后就要訪問印尼,印尼也得留些政治籌碼,到時候好談判。
不過,法國自己都承認了“陣風”的失利,有法國高級官員向美媒CNN證實有“陣風”被擊落,印尼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在馬克龍訪問時,印尼很可能會要求削減采購量。除了印尼,阿聯酋也傳出消息,考慮取消約40架“陣風”訂單的50%,將訂單降至20架。雖然消息未經證實,但阿聯酋政治顧慮少,又有中國武器使用經驗,完全有可能轉而購買實戰表現更好的中國戰機。
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對法國軍工的打擊可不小。目前“陣風”還有200多架在排產,交付周期到2030年之后。要是印尼、阿聯酋這些買家削減訂單,達索公司的生產進程肯定受影響,資金鏈緊張、單價上漲都是小事,搞不好還會帶崩股價,波及整個法國軍工行業。印巴沖突后,達索航空的股價就從330歐元跌到了290歐元以下,停戰之后才勉強恢復到300左右。在這個節骨眼上,損失大量訂單,投資人信心一崩,市場恐慌就來了,法國軍工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
法國一直引以為傲的獨立軍工體系,要是遭到打擊,在北約的話語權和全球影響力都會下降。現在六代機都出來了,法國最先進的戰機還停留在第四代,本來就在追趕,這一下搞不好就徹底淪為二流大國了。
但這還只是印度大敗引發的連鎖反應的冰山一角。從更深層次看,這次沖突給全球軍事建設提了個醒:不能只看裝備性能,更要注重體系化作戰。巴基斯坦用有限的軍費,通過引進中國裝備體系,擊敗了體量更大的印度,這徹底打破了西方唯裝備論的思想。以前西方軍售總鼓吹某款裝備多厲害,誘導發展中國家把錢花在先進裝備上,維持軍事力量不均的局面。印度就是典型例子,之前一直吹“陣風”能碾壓殲-10、對抗殲-20,結果被現實狠狠打臉。
未來,像印度這樣搞“萬國牌”體系的國家,想靠引進西方先進裝備形成戰斗力,怕是行不通了。很多國家得重新審視自己的裝備體系,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尋求互聯緊密、性價比高的方案。這一來,全球軍事格局可能要變天了,同體系、同國家制造、高技術、高性價比的武器會更受歡迎。而軍售格局的重構,說白了就是全球影響力的重新分配。
西方國家的威懾能力也得重新評估。除了美國,大多數西方國家的信息化作戰體系都高度依賴美國,可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個“退群狂魔”,對北約不感冒,這就意味著歐洲國家的軍事威懾能力根本不靠譜。等大家都看清這一點,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必然迎來劇變,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的地位,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場沖突就像一只蝴蝶,殲-10C在東方揮動翅膀,卻在遙遠的西方掀起了一場風暴。未來的全球局勢會如何變化,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