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俄烏沖突的局勢走向備受關注,各方“和談”“結束沖突”的信號不斷傳出 ,似乎預示著這場持續已久的戰爭即將迎來尾聲。
從戰場形勢來看,俄軍在多個方向取得進展,烏軍處于防御態勢并從戰略要地撤退。俄羅斯已控制頓涅茨克要地,為西進打開大門,而烏軍因步兵嚴重短缺只能且戰且退。盡管俄羅斯占據主動,但普京也發出談判信號,表明俄羅斯有和平解決沖突的意愿。烏克蘭方面,澤連斯基也希望歐美參與有關結束俄烏沖突的談判。同時,特朗普上任后也希望盡快解決俄烏沖突。種種跡象顯示,2025年極有可能成為俄烏沖突結束的年份。
一旦沖突結束,地緣政治格局將面臨重新洗牌,一些國家的命運也將充滿變數。首當其沖的是烏克蘭,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認為俄烏沖突已導致烏克蘭“倒退100年”。沖突爆發前,烏克蘭農民在國際市場有一席之地,但如今人口銳減,從4000多萬降至2000多萬,近1000萬人成為難民。經濟上,大量發電、輸電設施被毀,電力供應不穩定,農業減產,2022年糧食產量下降約30%,基輔經濟學院調查顯示,俄烏沖突已導致烏克蘭農業損失至少90億美元,出口銳減,GDP萎縮30%,通脹超25%。若沖突以烏克蘭戰敗告終,其可能失去更多領土,甚至面臨國家消失的風險。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也憂心忡忡。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的國防部長都公開表示,烏克蘭戰爭一停,俄羅斯重新部署軍力,波羅的海國家的好日子就到頭了。這三國國土面積狹小,歷史上曾是蘇聯一部分,蘇聯解體后加入歐盟和北約,與俄羅斯接壤或緊鄰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加里寧格勒是軍事重鎮,部署大量導彈和電子戰部隊,對三國形成巨大威懾。三國與北約其他成員國唯一的陸地連接“蘇瓦烏基走廊”,一旦被切斷,就會成為孤島。而且三國國內俄羅斯族裔占比較高,容易被外部力量利用引發內部動蕩,比如2007年愛沙尼亞的“青銅之夜”騷亂。軍事推演甚至表明,俄軍60個小時就能拿下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首都。
波蘭同樣處境艱難。它與烏克蘭接壤,是北約東擴前沿陣地,俄烏沖突中大力援助烏克蘭。但波蘭國內對俄羅斯態度存在分歧,強硬派視俄羅斯為敵人,擔心烏克蘭倒下自己成為下一個目標;務實派則清楚波蘭家底難以與俄羅斯抗衡。能源上波蘭依賴俄羅斯,制裁導致天然氣價格猛漲,不少小買賣關門。若俄羅斯在烏克蘭大獲全勝后對波蘭采取措施,如限制能源出口,波蘭經濟和民生將遭受重創,國內兩派矛盾也可能因外部壓力激化,陷入內憂外患。
摩爾多瓦夾在烏克蘭和羅馬尼亞中間,面積不大。其境內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親俄勢力盤踞,還有俄羅斯維和部隊。若俄羅斯在烏克蘭大勝,德左地區可能效仿搞“獨立公投”并入俄羅斯,摩爾多瓦將失去三分之一國土和重要工業核心區。而且摩爾多瓦經濟主要靠農業和輕工業,與烏克蘭合作多,烏克蘭自身難保,摩爾多瓦市場也跟著萎縮。
芬蘭原本和俄羅斯關系尚可,邊境線長達1340公里,是歐盟國家里與俄羅斯陸地邊界最長的。但2023年芬蘭主動加入北約,從相對中立的鄰居變成北約前哨。一旦俄烏戰事了結,俄羅斯騰出手來,芬蘭的能源供應、經濟聯系,乃至歷史上的領土爭議都可能被俄羅斯拿來做文章,芬蘭雖傍上北約,卻也將自己置于對抗前沿。
白俄羅斯作為俄羅斯盟友,在俄烏沖突中為俄軍提供便利。但俄白兩國簽有《聯盟國家條約》,俄羅斯一直想推進兩國“一體化”。若俄羅斯在烏克蘭大獲全勝,其在白俄羅斯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白俄羅斯的自主性和政權走向充滿未知數,對于白俄羅斯的國家認同而言,這是巨大挑戰。
俄烏沖突的結束或許并非地區和平的開端,而是新一輪地緣政治博弈的起點。俄羅斯的勝利程度將深刻影響地緣政治格局,歷史恩怨、現實利益、大國角力、小國無奈,都將在這片土地上繼續交織上演,而普通民眾則是戰爭苦難的最終承受者 ,和平的到來雖令人期待,但戰爭帶來的創傷卻需要漫長時間去撫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