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一個之前完全沒有出現過的觀點,那就是,未來勝負不會在中美之間決出。這是什么意思?
中美是公認的世界Top2的兩大強國,現如今,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技的競爭,都聚焦在這兩個國家之間,但為何《紐約時報》會說,不在“中美之間”呢?除了這倆,還能有誰有實力參與競爭呢?
這篇文章也給出了答案,不在中美之間,而是在中國杭州或深圳等城市之間。懂了,原來它想要表達的是,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如果美國繼續不干正事的話,未來連進入決賽的機會都沒有,最終的勝負可能要看中國各大城市之間的競爭了。看來,中國在這場博弈中,暫時占了上風。
外媒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也是對特朗普,對美國失望的表現。在中美關稅戰期間,美國消費者不止一次的質疑“沒有中國商品的影響”,但特朗普卻嘴硬了,不僅把特朗普大樓里的“中國制造”標全部遮擋了起來,甚至呼吁老百姓,沒有就少買點“娃娃”。
很明顯,特朗普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時至今日,他還以為中國只是一個生產“娃娃”的低端制造國家。實際情況是怎樣呢?中國早就已經完成了“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蛻變,除了“娃娃”,中國在電動汽車、無人機、5G通訊設備、人工智能、高鐵列車、民航大飛機等高精尖制造領域,均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進展,且掌握了一定的領先優勢,不夸張的說,美國市場根本離不開中國制造。
根據權威機構預測,截止到2030年,中國制造業將占據全球制造業約45%的市場份額。這是什么意思?不止美國,中國制造將“席卷”全世界,從衣食住行到尖端科技,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中國制造工業。
在這樣的現實面前,特朗普視而不見,還繼續和中國打貿易戰,本質上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行為,這種事情干多了,到頭來被重創的反而是美國自己。難怪外媒也坐不住了,攤上這樣的一個話事人,換誰不破防呢?
事實上,很多科技圈的大佬都提醒過了,比爾蓋茨、馬斯克、黃仁勛等都說過,中國市場很重要,打壓只會加速中國企業的崛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和AI芯片領域,就是如此。英偉達AI芯片被限制出口,華為昇騰強勢補位。比亞迪被嘲笑,特斯拉卻被反超,還不得不到中國建廠。還有蘋果、AMD、美光等美企,都付出了代價。鐵一般的事實,為何就是視而不見呢?
明眼人都知道,如今的美國,早就已經失去了國際信任,之所以有很多小國還是聽從它的安排,只是霸權的余威罷了。重壓之下必有勇夫,時間會證明一切。誰都不愿意和出爾反爾、言而無信的國家來往,中國始終堅持平等、開放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這份骨子里的謙遜、尊重和大氣,是美國永遠學不來的。做好自己,靜待花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