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臺灣地區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而受到當初國民黨的影響,遲遲不曾回歸的臺灣也一直牽動著國家領導人乃至中國大陸所有人的心弦。
隨著民進黨上臺并將“臺獨”理念逐漸演化為該黨派的主要主張之后,臺灣地區以民進黨為主的領導人均堅持想要將錯誤的“臺獨”思想變成現實。
他們不斷地破壞“九二共識”,以各種虛假的“談判”的大旗為幌子,想要通過各種方式背離“一個中國”的基本底線。
而鮮為人知曉的是。民進黨的此番手段早在中國歷史上就已上演過一次。
彼時的臺灣地區領導人提出了什么樣的條件?當時的統治者又是如何巧妙收復臺灣的?
臺灣的歷史遺留問題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1950年6月,借著朝鮮內戰爆發的時機,美國派軍隊入侵臺灣海峽,對中華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實行阻撓。
此后,中國大陸也一直未曾放棄想要讓臺灣地區回歸大陸的想法,只是迫于國際形勢,剛剛建立的新中國對外單薄,對內不穩,武統方式只能一再推遲。
而由于國民黨背靠美國,直到尼克松訪華、中美建交后,中國大陸與臺灣的談判才取得突破性進展。
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中國大陸宣布采用和平的方式統一臺灣。
小平同志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美國當局由于和大陸建交的緣故,也開始提醒臺灣地區解除戒嚴。
1992年,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共同達成“九二共識”,成為對臺問題的重要基石。
但自1988年蔣經國去世后,執掌國民黨政權的李登輝在九十年代對臺灣地區“憲法”進行修訂,逐漸展現其追求“兩個中國”的政策。
而二十一世紀后,民進黨的上臺無疑進一步加劇了臺灣地區當局的“臺獨”思想。
民進黨鮮明的追求“臺獨”的追求使得臺灣地區和平統一的道路平添阻礙。
獲得連任的民進黨人也不斷地在島內制族群矛盾,分裂臺灣社會和人民,阻礙兩岸的經濟往來。
直到今日,臺灣地區領導人兼民進黨派領導人賴清德依舊沿用民進黨此前的政策,否定“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不斷地分裂臺灣和大陸。
臺海局勢也在不斷的升壓,中國大陸未曾放棄過“武統”的想法,卻也不想破壞民族情感,因此一直在尋求和平統一的道路。
而其實早在幾百年前,清康熙時期,臺灣也曾有過類似的局面。
康熙是如何收復臺灣的?
鄭成功于順治十八年擊退早于清軍入關前就盤踞于此地的荷蘭侵略者后,便“割據一方”,臺灣也接著進入“明鄭政權”時代。
康熙即位之后,開始采取以招撫為主的收復臺灣的計劃,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臺灣,試圖說服彼時的臺灣統治者鄭經歸順朝廷。
鄭經心中雖不愿,但礙于彼時臺灣內部也爭斗不斷,自己的叔叔鄭襲正對權利虎視眈眈,此時再明確拒絕清朝,容易腹背受敵。
“拖字決”足足實行了一年,鄭經穩固之后態度大變,數次提出想要臺灣歸順清朝可以,但需要“琉球、朝鮮例”,即和朝鮮、琉球一樣,讓臺灣成為一個獨立的王國和政權。
這一要求,和如今的臺灣當局以及民進黨簡直是一模一樣。
如今的中國不接受,彼時的康熙自然也不能接受。
由于雙方始終無法取得一致的意見,康熙意識到和平統一的機會是極小極小的。
而此前鄭經統治期間,康熙也曾派兵遣將,只是出于輕敵的緣故,再加臺灣地勢原因,之前的數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
直至鄭經去世后,其子接位。康熙果斷抓住此等時機出兵,并巧妙選取農歷六月下旬這么一個天時地利的機會,把握風向優勢。
不僅如此,施瑯秉持著“速戰速決”的想法,以絕對的力量優勢和迅速擊破敵人,僅用了半天的時間就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而戰爭只是手段,收復臺灣地區才是最終目的。
向臺灣鄭氏政權展現清軍的實力后,康熙并未讓施瑯“乘勝追擊”,而是認為臺灣地區水道過于復雜,繼續攻打對清軍并無益處。
因此,綜合考慮之下,康熙對戰俘采取了“懷柔”政策,明確提出嚴禁殺俘,還向鄭家士兵發放生活物資,對他們進行醫治安撫。
除此之外,康熙限制鄭氏與大陸交易物資,這一套在如今的社會上被稱為“經濟封鎖”。為了從內部瓦解鄭氏,還命令沿海居民內遷,從根本上斷絕臺灣地區與大陸交易的可能。
為了應對此舉,鄭經不得不增加對島內居民的稅收征取,在使得島內居民心生不滿的同時也未能徹底解決問題,從而使得自己的政權更為動蕩。
原本因為清朝入軍和自家的失敗惴惴不安的臺灣民眾卻從回去的戰俘口中得到清朝如此“和藹”的事實,對清廷的認可和想要想要安穩生活的心思自然是活絡起來。
能夠不流血,為何非要頑固抵抗呢?
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對臺灣的收復可謂是水到渠成兵不刃血。
自此,臺灣也順利地回歸祖國大陸。
清軍避免了傷亡。島內群眾也避免遭受戰爭,無疑是雙方共贏的美好結局。
而對于康熙收復臺灣的方式,毛主席也給予了認可。
如今之形式來看,經濟封鎖想來是不太能行得通的。有美國在背后的支撐,有恃無恐的臺當局面對經濟封鎖只會更起叛逆之心。
但康熙在“武統”臺灣之時采取的相關“懷柔”政策依舊可供參考。
如今大陸頻頻與臺海之地進行軍事演習也是正有此意。
但無論如何,和平解放,維持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和平依舊是最重要的,不危及兩岸居民的穩定生活和和諧也是最重要的。
只是無論臺當局和相關黨派再怎么負隅頑抗,臺灣的統一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
中方: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后更絕無可能—中國臺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