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在浙江大地之上,杭溫高鐵宛如一條閃耀的巨龍橫臥其間,各個站點人來人往,列車有序穿梭,一片繁忙景象。作為我國第二條由民營資本控股建設的高速鐵路、全國首條“雙示范”的高鐵項目,杭溫高鐵沿線串聯起諸多經濟強市與特色產業區。然而,杭溫高鐵順利通車運營背后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曲折故事。
在距離杭溫高鐵開通時間僅剩三個月之際,因某投資機構突發狀況,其原本應如期到位的部分項目資本金無法落實。關鍵時刻,浙商資產主動擔當,通過一系列深入評估、多方協調、創新業務模式等舉措,打通杭溫高鐵 “最后一公里”,使其順利通車運營。
杭溫高鐵項目的順利投放,是浙商資產對“防范化解區域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初心使命的生動詮釋。這一標志性的成果,意味著浙商資產首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特許經營項目成功落地,就此開啟了其投資標的多元化探索的嶄新篇章,同時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我們進一步觀察當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基建發展的實踐路徑,提供了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觀察之窗。
踐行初心使命,打通杭溫高鐵“最后一公里”
杭溫高鐵是我國第二條民資控股建設的高速鐵路,也是全國首個國務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資本投資示范的“雙示范”高鐵項目。這條鐵路建成后,將形成一條從長三角核心區域輻射浙江東南地區的骨干城際軌道交通線,對打造浙江省“一小時”交通圈,推動長三角城市群聯動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完善交通網絡的角度審視,杭溫高鐵輻射整個繁華的長三角地區,打通了至各省市重要城市的高鐵通道,實現了溫州沿海城市群、溫義沿線經濟帶與杭州、南京、上海、合肥等長三角中心城市間的快速聯系。不僅如此,它還打造了長三角區域南下聯通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又一便捷通道,推動沿海、沿江區域間協作發展,對于聯通長江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具有重要戰略紐帶意義。
過往諸多歷史經驗均已表明,高鐵所帶來的經濟效應不容小覷。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鐵路所高級工程師王暢表示,“杭溫高鐵開通后不僅能提升區域通行效率,還能進一步完善我省區域路網布局,并有助于提升杭州、溫州的樞紐輻射能力。”作為區域經濟“催化劑”,杭溫高鐵極大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還能形成一條財富大動脈,有力帶動了產業升級與經濟整合,為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這條堪稱“黃金動脈”的高鐵線路,巧妙地串聯起了杭州、金華、溫州三大核心城市,輻射義烏、橫店等活躍經濟體,形成了一條橫貫浙中南的活力走廊。在這條走廊上,杭州以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為核心引擎,溫州依托民營經濟與制造業集群形成產業根基,義烏作為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年貿易額突破5000億元,橫店影視城年接待游客量達1980萬人次,共同構成了立體化發展格局,釋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加速推動了長三角南翼千億級產業經濟帶的發展。
據了解,杭溫高鐵項目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為義烏至溫州段,由溫州民營企業百盛聯合集團控股建設,其余股份則分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浙江省交通集團以及沿線地方政府共同出資;二期是杭州至義烏段,由浙江省政府方面全額出資建設。然而,就在距離鐵路開通僅剩三個月之時,因突發情況,部分項目資本金無法按時到位,這無疑給整個項目的推進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在此緊要關頭,浙商資產積極扛起使命擔當,第一時間承接重任,迅速成立項目攻堅組開展工作。浙商資產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以往,我們的業務范疇大多集中在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房地產及上市公司紓困等方面,從未涉足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杭溫高鐵項目不僅時間緊迫,而且涉及眾多參與方,挑戰難度著實不小。不過,從業務邏輯層面來看,杭溫高鐵沿線四大站點所具備的雄厚經濟總量與龐大人口基數,足以構成穩定的客流保障,項目標的狀況良好。我們通過嚴謹的評估,以及始終秉持著‘防范化解區域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最終做出了推進項目進展的決策。”
2024年8月21日,浙商資產指定主體完成出款,15億元資本金順利完成實繳,9月6日,杭溫高鐵正式建成通車。浙商資產在期限內完成項目資本金投放,打通杭溫高鐵“最后一公里”,標志著浙商資產成功落地首單特許經營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百盛聯合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浙商資產作為一家綜合資產管理平臺,參與杭溫高鐵的投資合作,保障資本金按時到位,助力高鐵順利按時開通,并有效為項目進行增信,對民營高鐵進一步降本增效提供有效支持。”
杭溫高鐵項目的落地,展現出了浙商資產在化解金融風險、支持地方重大工程建設方面的獨特功能和核心優勢,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該項目也入選了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金融助力浙商十大案例”。同時,這也是浙商資產在投資標的多元化道路上的重要探索,以及在投行業務塑型上的創新實踐,為其今后在更多領域的項目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開啟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篇章。
創新破解難題,杭溫高鐵項目成功落地
相較于一般紓困項目,杭溫鐵路項目更為特殊和復雜。一方面,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為建設-擁有-運營-移交模式(BOOT),這意味著需要長期投資和運營;另一方面,項目公司在項目審批過程中產生大量合同協議文本,涉及政府、社會資本等多方股東主體利益,各文本條款間存在諸多限制和牽制。
面對時間緊迫、任務艱巨的狀況,項目組為盡快掌握杭溫高鐵項目特性,迅速深入拆解分析項目股權結構,走訪項目實施機構,掌握第一手資料。浙商資產還委托外部機構對相關股權展開評估。評估中注意到,杭溫高鐵站點設在杭州西站,這實際上是一大優勢,因為杭州西有著較大的開行對數上升空間,開行對數越多,相應的收入也就越高,這為其后續運營收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杭溫高鐵項目涉及若干銀行組成的銀團貸款,導致融資決策復雜程度顯著高于單一交易對手的融資模式。面對如此復雜的局面,項目組與多方主體多次溝通協調,充分考慮各融資主體的訴求,最終創新性地量身定制了以雙質押為主要增信措施的業務模式。這一模式的創新應用,有效控制了風險,還妥善平衡了各方利益,為杭溫高鐵項目的順利推進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浙商資產項目有關負責人感慨道,“本次項目能夠如此高效地落地實施,離不開公司各個部門的全力支持。大家就像聯合工作小組一般,齊心協力共同為杭溫高鐵項目的推進貢獻力量,展現了我們公司的強大凝聚力和戰斗力。”
據百盛聯合集團介紹,杭溫高鐵初期主要以路局管段內運營為主,2025年開始正式并入全國鐵路大網。從目前杭溫高鐵的運行情況看,整體運營態勢良好。杭溫高鐵作為浙江省杭州、金華和溫州三大都市圈高鐵互通的最快捷通道,自2024年9月開通以來,運營情況穩步提升,客流量持續增長,為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和沿線市民便捷出行注入強勁動力。
截至目前,杭溫高鐵義烏至溫州段管內車站累計開行列車超萬列,發送旅客284萬余人,覆蓋北京、上海、福州、深圳、鄭州、西安等城市,進一步加強東南沿海城市與中西部地區聯系。隨著今年年初并入全國鐵路大網,僅今年管內已累計發送旅客184萬人次,日均發送量為14642人,其中商務、旅游、探親等多元化出行需求旺盛。
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間,杭溫高鐵日均開行列車增長至50對,運能配置較平時提升了16.4%;5天累計發送旅客20.74萬人次,發行列車250對,單日發送旅客人次創開通以來歷史紀錄,進一步彰顯出杭溫高鐵強大的運輸能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隨著長三角高鐵網絡不斷完善,杭溫高鐵與滬蘇湖、湖杭高鐵等干線高效銜接,進一步放大輻射效應。未來,這條“黃金通道”將持續釋放發展紅利,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堅實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