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回顧一下“狄仁杰斬殺平南候薛青麟”這件事。
狄仁杰斬殺平南侯薛青麟這事兒,表面上是個司法案件,背后其實是武則天搞的一出政治大戲。
狄仁杰斬殺平南候薛青麟
當時武則天正被黃國公案搞得焦頭爛額,這案子牽扯到她的心腹武三思。
武三思和薛青麟暗中勾結,但武則天舍不得殺自家親戚,就琢磨著找個替罪羊。
正好平南侯薛青麟仗著侯爺身份在江州橫行霸道,強搶民女、私設刑獄這些爛事干了一籮筐,武則天一看:這不就是現成的背鍋俠嗎?
于是老太太玩了個套路,派狄仁杰去江州"養老",實際上扔給他個秘密任務。
狄仁杰到了地方,明面上查的是平南侯欺壓百姓,暗地里武則天還派了另一隊人馬,去銷毀薛青麟和武三思的往來信件。
等狄仁杰把薛青麟的罪證搜集齊全,這侯爺還梗著脖子喊要見武則天。哪知道狄仁杰根本不給機會,直接當堂宣判砍了腦袋。
整個過程看著是鐵面無私辦大案,實則是武則天在保武三思的同時,借狄仁杰這把快刀清理門戶。
關鍵是,薛青麟確實罪有應得,但要不是武則天需要替罪羊,這些破事說不定就被壓下去了。
所以,武則天不過是借用狄仁杰這把刀,既砍了惡人,又給女皇擦了屁股,屬實是高手中的高手。
那么這個時候問題來了,狄仁杰不過是區區三品,他能斬一個侯爵?
唐朝以前侯爵的含金量
“公侯伯子男”這套爵位制度在唐朝以前的含金量,就像從黃金變黃銅再變鐵皮一樣,越來越不值錢。
周朝那會兒,這五個爵位可是實打實的硬通貨。周公旦的封地魯國方圓五百里,姜子牙的齊國四百里,人家在自己的地盤上能收稅、養軍隊、定法律,簡直就是獨立王國的小國王。
那時候封個侯爵不容易,得是周天子的至親或開國元勛,比如楚國國君最初只混了個子爵,氣得自己稱王造反,可見爵位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實力。
到了漢朝,封侯依然是光宗耀祖的大事。飛將軍李廣一輩子沒封上侯,被后人念叨了兩千年;霍去病二十歲封冠軍侯,那可是能調動千軍萬馬的實權派。
漢武帝時期列侯食邑動輒上萬戶,相當于現在十幾個縣的稅收全歸他,連家里廁所都鑲金邊。
但就像超市打折促銷,后來封侯越來越隨便,到東漢末年,曹操搞出什么"名號侯""關中侯",這些空頭爵位不用給封地。
一切都變了……
狄仁杰的“三品宰相”之謎
《神探狄仁杰》中,三品官員狄仁杰斬殺平南侯的劇情看似戲劇化,實則暗含唐代官制的深層邏輯。
在武則天時期,狄仁杰雖名義上僅為三品官員,但實際權力遠超品級表象。
唐朝自太宗李世民后,尚書令等一品、二品官職多虛設或由皇帝親信擔任,導致三品官員成為實際掌權的“頂流”。
狄仁杰的“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頭銜,相當于武周政權的“常務副皇帝”,可直接參與核心決策。
武則天對狄仁杰的倚重更是關鍵。
史載,狄仁杰曾以“北斗之南一人而已”的評價深得女皇信任,甚至被賦予“代天巡狩”的特權,即代表皇帝行使生殺大權。這種信任讓狄仁杰在地方辦案時無需層層上報,可直接處置權貴,平南侯的命運也因此被牢牢攥在他手中。
從“公侯伯子男”到“虛銜空殼”
唐代封爵制度表面延續周代“公侯伯子男”五等,實則早已名存實亡。
唐初爵位尚與實權掛鉤,但至武則天時期,為打壓李唐宗室、拉攏武氏勢力,爵位濫封成風。
據《唐六典》記載,縣侯僅為從三品,食邑千戶卻無實際封地,連宦官亦可獲爵。平南侯薛青麟雖頂著侯爵頭銜,實際官職僅為五品縣令,地位甚至低于狄仁杰麾下的武將李元芳。
更諷刺的是,武則天為鞏固權力,大量分封武家子弟,導致侯爵遍地。
史學家統計,中唐后獲爵宦官僅占16%,且多數無實封收入,如權宦高力士雖為齊國公,卻無食邑。
這種“爵位通脹”讓侯爵淪為政治花瓶,連“免死金牌”也因皇帝隨時收回而形同虛設。
原本從三品的縣侯被貶成七品芝麻官,跟縣令平起平坐。
電視劇里狄仁杰敢當面訓斥平南侯,不是因為他多威風,而是這侯爺的實際權力,還不如他手下的三品保鏢李元芳。
當時長安城里遍地都是國公侯爺,程咬金的后人、秦瓊的子孫,躺在祖宗功勞簿上混吃等死,武則天看著這幫二世祖就來氣,干脆把爵位變成純榮譽稱號。
從諸侯稱霸到跪舔皇權,這套制度越改越虛,最后連狄仁杰這種三品官都能隨手砍侯爺腦袋,可見所謂"公侯伯子男",早就從開國重臣的功勛證,變成了皇權拿來哄人的糖果紙。
當“刑不上大夫”遇上皇權鐵腕
按唐律,封爵貴族犯死罪需經皇帝與公卿合議,理論上享有“刑不上大夫”的特權。但這一制度在武則天時代被徹底顛覆。女皇為打擊異己,常授權心腹繞過程序直接辦案。
狄仁杰作為大理寺丞時,一年內處理積案萬余件,無一差錯,其“先斬后奏”的作風早已是朝廷默許的潛規則。
平南侯案更是政治斗爭的縮影。
據《資治通鑒》載,薛青麟卷入黃國公案,背后涉及武則天侄子武三思。
為保全武氏,武則天授意狄仁杰以“代天巡狩”之名速審速決,借司法之名行政治清洗之實。侯爵的“免死特權”在皇權碾壓下不堪一擊,狄仁杰的劍不過是女皇意志的延伸。
從“開國功臣”到“政治棄子”
回溯歷史,侯爵的衰落早有端倪。周代分封制下,侯爵可自治封地,但秦漢郡縣制推行后,爵位漸成虛銜。
唐高宗時進一步削弱爵位實權,至武則天朝,侯爵甚至不如七品縣令有影響力。
劇中平南侯薛青麟的祖父雖是開國名將,但家族沒落后,爵位僅剩空名,連俸祿都難以維系,最終淪為權力博弈的犧牲品。
這種落差在《神探狄仁杰》中也有體現,薛青麟面對狄仁杰時,需向低品級武將李元芳行禮,其窘境正是唐代爵位制度崩壞的生動寫照。
狄仁杰斬侯,其實就是封建官場的生存邏輯,皇權至上,制度僅為工具。武則天需要狄仁杰這樣的“利刃”掃清障礙,而侯爵的虛名在實權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正如學者所言:“神龍政變不是忠奸對決,而是時代車輪碾過時,兩個聰明人的錯位。”
再看這段歷史,侯爵的“被高估”實為權力結構變遷的必然。狄仁杰的劍,斬斷的不僅是一個沒落貴族的性命,更是舊秩序最后的體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