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貿易委員會周二得出結論,從東南亞進口太陽能產品威脅到國內制造商。這意味著對當地四個國家的相關設備征收高關稅已成定局。
該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當天表決認定,從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正損害美國制造商利益。由此相關關稅跨過了全面生效的最終關鍵門檻,為6月開征奠定了基礎。
這一裁決對在美國運營的制造商而言是一個勝利。包括Hanwha Q Cells和First Solar Inc.在內的企業指責來自東南亞的低價產品激增導致其在國內生產和銷售設備都面臨困難,即便當局推動在本國制造先進能源技術的稅收優惠政策亦于事無補。
根據美國商務部上個月實際算出的關稅,柬埔寨部分制造商面臨的稅率將高達3521%,反映出該國決定停止配合美國調查的影響。其它國家和企業的稅率要低得多。越南平均稅率在396%,泰國為375%,馬來西亞則是34%。
美國此前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貿易調查,認為上述四國的太陽能產品制造商不公平地受益于政府補貼,并且以低于生產成本的價格向美國出口。調查應美國太陽能制造商的要求進行,并在前總統喬·拜登任內啟動。。
但關稅征收與否取決于國際貿易委員會周二就生產商是否受進口產品傷害或面臨傷害威脅的裁決。
新能源財經數據顯示,美國去年從這四個國家進口了129億美元的太陽能設備,占此類進口總額的近8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