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仕也撐不住了?暴跌94%、裁員20%,奢侈品神話正在破滅
曾幾何時,愛馬仕是奢侈品行業的“金字塔尖”,連漲價都能成為品牌營銷的一部分,動輒幾十萬的鉑金包,不愁賣,甚至要排隊等。
但現在風向變了,市值暴跌94%,還裁掉20%的員工,連這個最“不缺錢”的品牌也開始勒緊褲腰帶了。這背后發生了什么,才是值得每一個人深思的。
其實這次暴跌的不是愛馬仕的巴黎總部,而是它在中國的合作方“愛馬仕中國代理公司”——愛佩企業。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場危機背后,透露出整個奢侈品行業正在經歷的寒冬。愛馬仕的光環,正在中國市場逐漸褪色。
先看這家公司被爆出來的財務狀況:去年凈利潤同比暴跌94.18%,直接從3.67億跌到2100萬,幾乎歸零;員工也從560人裁到了456人,一下砍掉20%。
開云集團主品牌Gucci一季度表現不佳 圖源:財報
而這一切發生在中國消費市場回暖的大背景下,不禁讓人發問,曾經“人均夢想的包包”,怎么不香了?
背后的問題,其實是“高凈值人群”消費心態的轉變。
Miu Miu是Prada業績主要推動力 圖源:財報
過去大家講“消費升級”,現在更多是“理性回歸”。奢侈品品牌再怎么強調文化、工藝、傳承,但最終還是要接住中國市場的現實——情緒消費的黃金時代,過去了。
數據顯示,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整個奢侈品市場的銷售增速明顯放緩。
就連LVMH、Gucci母公司開云集團,也在財報里不斷下調預期。愛馬仕固然定位更高端,但中國市場對它的“信仰”已經不像當年那么堅定了。
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轉變更加明顯。曾經的90后、95后是奢侈品的新銳消費群體,現在也開始精打細算,不再“為logo買單”。
潮流、性價比、本土品牌崛起,多種趨勢交織在一起,讓奢侈品的“高冷”逐漸變成“冷門”。
更現實的是,奢侈品過去的“溢價邏輯”也在被挑戰。一只包的成本可能幾千元,賣十幾萬,這在信息極度透明的時代,越來越難讓消費者買賬。
尤其在經濟復蘇階段,大家對“價值感”的敏感度變得前所未有地高。
從愛佩的經營策略也能看出“病急亂投醫”的無奈:為了清庫存,愛馬仕竟然在小紅書上發力做直播,甚至曾被爆出通過第三方平臺參與促銷活動。
一季度,Prada集團日本市場銷售額大幅飆升 圖源:財報
這種以前連“看都不看”的銷售方式,如今也不得不嘗試,說明高端品牌也正在用“接地氣”換生存空間。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外市場,愛馬仕照舊在擴張開店、擴大產能,但在中國卻開始收縮。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策略,其實已經說明品牌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正在動搖。
皮具和時裝業務撐起LVMH集團半壁江山 圖源:財報
如果說過去十年,中國是全球奢侈品增長最猛的發動機,那現在,中國正變成它們最不確定的變量。愛馬仕的裁員、虧損,不只是一個合作代理商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生態在變化。
對于愛馬仕這樣極度依賴“稀缺性”和“品牌光環”的公司來說,接下來的問題不僅是怎么止損,而是如何重建和中國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關系。而這個過程,恐怕比大家想象的要漫長得多。
寫到這,我忍不住想說一句:愛馬仕都開始撐不住了,那些中高端品牌又該何去何從?
這場奢侈品行業的“信仰崩塌”,或許只是開始。
今天的消費者,不再追求標簽,而是開始追問每一分錢的價值。這一變革,不只是對品牌的挑戰,更是一種長期的商業拐點。
你會為了情懷繼續為奢侈品買單嗎?還是已經徹底改變了消費觀?歡迎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參考文章:終于,連愛馬仕也漲不動了深響作者:林之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