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今年4月,貴州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貴陽市舉行。貴州華電桐梓發電有限公司燃料部副主任楊鑫被評為“貴州省勞動模范”。從普通檢修工成長為全國能源行業燃料化驗員職業技能競賽銀牌技工,這位“90后”工匠用汗水與智慧,在黔北大地上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奮斗贊歌。
楊鑫在貴州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現場。
匠心筑基:錘煉本領護航能源保供
2016年夏天,楊鑫戴上安全帽,第一次踏入桐梓公司鍋爐檢修車間。轟鳴的機組、密布的管道、復雜的設備,讓這個農家子弟既震撼又興奮。從那天起,“干一行愛一行”的樸素信念便成為他扎根一線的座右銘。每天提前一小時到崗熟悉設備,隨身筆記本記滿參數,遇到難題追著老師傅請教……他用腳步丈量車間每一寸角落,用汗水澆灌青春成長之路。“鍋爐檢修是技術活,更是細心活。”三年淬煉,楊鑫從青澀學子蛻變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
楊鑫在煤場檢查煤質情況。
2019年秋天,身為燃料安全專工的楊鑫毅然申請重返檢修一線,“只有在一線才能觸摸技術的脈搏!”擔任鍋爐檢修班班長后,他以“零缺陷、零事故”為目標,帶領團隊多次完成急、難、險、重搶修任務。2021年寒冬深夜,#2機組撈渣機鏈條突發斷裂,彼時正值能源保供攻堅戰關鍵期。楊鑫帶領班組成員在寒風刺骨的生產現場鏖戰,嚴密監視著撈渣機運行情況,跳鏈一次,搶修一次。寒風中,他擰螺絲的手指凍得僵硬,就哈口熱氣搓搓手繼續干;困得撐不住時,濃茶成了“續命法寶”。連續五天五夜,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時,最終啃下這塊“硬骨頭”。事后同事問他“累不累”,他只是擺擺手:“保供就是保民生,再難也得咬牙堅持!”
2020年3月,楊鑫被烏江公司選中到安全環保部學習鍛煉,開啟為期半年的淬煉之旅。他深度參與烏江公司反違章知識競賽、反違章現場會議、安全月活動啟動儀式等大型活動的組織和策劃,將理論知識與組織協調能力轉化為實操經驗。參與編寫烏江公司安全生產“五條禁令”、應急預案評審以及烏江公司系統內電廠安全生產大檢查等工作,限期整改安全隱患,建立閉環管理機制,使基層安全管理標準化水平顯著提升。他創新安全活動形式,研發的“安全警示微課堂”納入班組每周安全活動學習,首創的“一提一補”學習法和專題研討模式也得到廣泛推廣和學習,讓原本枯燥的安全教育變得入腦入心。
帶著淬煉出的“安全秘籍”回歸崗位的楊鑫,始終以先鋒之姿扎根能源保供主戰場。從鍋爐設備的精密檢修到燃料質量的嚴格把控,他既是現場指揮員,又是煤質“守門人”。2024年秋,桐梓公司迎來60萬噸電煤入庫攻堅任務。面對日均320多輛運煤車的壓力,每小時只能收煤15至20車,極大影響公司存煤計劃。“保供戰役已打響,黨員必須沖鋒在前!”在該公司黨委統籌部署下,楊鑫帶領黨員突擊隊,堅守在收煤現場第一線,做好夜間和周末收煤現場的值班值守。并強化驗收管理,嚴抓煤車隨機抽樣工作,嚴厲打擊來煤摻雜使假行為。“保供不是降低標準的借口!”在他嚴格把關下,燃料部9月完成收煤40.44萬噸,創單月收煤量歷史新高。他以“匠心筑基”的姿態,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能源保供大局,用“頂梁柱”般的脊梁,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扛起國企擔當。
創新奮進:在傳統領域開辟新賽道
“傳統能源行業需要用創新解決‘卡脖子’問題,這是產業工人的使命。”這是楊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楊鑫在檢驗煤質。
2021年11月,楊鑫擔任燃料部采制化專工。面對燃料質檢領域技術門檻高、操作標準嚴的挑戰,在公司和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他創新構建“理論+實操”雙軌培訓體系,通過“現場糾偏”實時規范操作細節,以“一對一考核”強化標準化意識,在2022年中國華電和烏江公司燃料抽檢中,制樣、化驗合格率實現“雙百”突破,為燃煤成本精準管控奠定基礎;在合規管理方面,按照“廢改立”要求,將36項分散制度整合優化為6項核心規范,大幅提升管理效能;他更立足廉潔風險防控,精心編撰“三要點”工作手冊,將技術規范、廉潔紅線、安全準則凝練成“口袋指南”,讓從業人員“一冊通曉、一學能用”;尤其在CNAS復評審工作中,他帶領團隊攻堅克難,修改《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等實驗室根本性指導文件,全面規范臺賬管理,加強化驗人員技能培訓和日常管理,經過半年不懈努力,實驗室正式通過CNAS復評審,進一步增強實驗室的公信力。
楊鑫的成長軌跡,映射著桐梓公司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堅實步伐。該公司黨委堅持“黨建引領+深化培訓+平臺賦能”三鏈發力,持續深化“師帶徒傳幫帶”“標桿引領”長效機制,讓經驗傳承與創新活力并重;深入推進“產改賦能、奮進建功”行動,圍繞生產運行優化、節能降耗技術攻關等核心任務,組織職工開展“揭榜掛帥”“金點子”征集等活動,形成全員創新奮進、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為青年人才鋪設進階賽道,讓一線工人的實踐智慧轉化為企業發展動能。
“問題在哪,創新的方向就在哪”。作為鄒勝龍勞模創新工作室核心骨干,楊鑫始終秉持這一理念,積極在項目研發、技能攻關、創新發布等方面發揮作用。針對風機轉子拆卸費時費力難題,他研制出可調節支撐工具,將檢修時長從8小時壓縮至4小時;圍繞磨煤機密封裝置易損難題,他設計雙層密封結構,使設備使用壽命提升至原來的3倍;為攻克煤樣化驗精度難關,牽頭研發自動混合裝置,將人工誤差降至0.1%以下……他主導的8項國家專利累計為企業創造600萬元經濟效益。其中,“一種煤樣混合裝置”更是獲中電聯職工創新成果一等獎。楊鑫以創新為刃,在傳統能源質檢領域開辟出一條技術革新、管理升級的新賽道,邁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新步伐。
薪火相傳:打造新時代工匠梯隊
“別人練一遍,我就練十遍。”這句擲地有聲的自我宣言,成為了楊鑫職業生涯的行動標尺。從業八年,他從一名普通檢修工成長為手握8項國家專利的“技術尖兵”,從技能競賽的“新秀”蛻變為貴州省勞模。翻開他的榮譽簿,全國能源行業燃料化驗員職業技能競賽二等獎和銀牌技工、貴州電力行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個人一等獎等數十項獎項熠熠生輝,每一項都鐫刻著他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執著“較勁”。
2023這一年,楊鑫分別備戰全國能源行業、中電聯、貴州電力行業的三項燃料化驗員職業技能競賽,時間緊任務重,他溫習了大量專業書籍,系統梳理省內外多個電廠同型機組的燃料化驗技術技能知識,全方位拓展視野,消除技術死角、盲點。在化驗室里度過每一天,爭分奪秒地在理論知識、實操現場演練上狠下功夫。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緊張高強度培訓,經過層層選拔在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分別榮獲個人一等獎、兩個三等獎和團體獎等殊榮。載譽而歸時,楊鑫難掩激動,“這份榮譽是肯定,是激勵,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也讓我倍感振奮,我們產業工人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我要繼續努力學、加油干,加快提升自己,為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秉持“平凡不等于平庸,把小事做到極致就是價值”的信念,楊鑫實現了從“技術小白”到行業標桿的蛻變。2023年,楊鑫走上燃料部副主任的工作崗位,并且成為桐梓公司的一名內訓師,肩上的責任和擔子更重了。
面對燃煤采制化團隊多為轉崗人員、專業基礎薄弱的現狀,楊鑫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創新開展“理論+實操”“授課+競賽”的立體化培訓模式,每年組織多場專題培訓,他主導的燃煤采制化技能競賽不僅成為檢驗學習成果的“練兵場”,更激發了團隊比學趕超的熱情。兩年來,累計培養輸出高級技能人才30余名,為公司打造了一支作風硬、技術強的燃料技術隊伍。
從青工到專家,從參賽者到出題人,楊鑫的角色在發生巨大的改變。2023年,作為烏江公司燃煤采制化技能競賽隊長,他帶領團隊踏上征戰中國華電、貴州省級賽場的征程。他深入分析每位選手特點,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強化方案,白天指導實操細節,夜間復盤理論難點,四個月夙興夜寐的陪練中,辦公室的燈光常亮至深夜。辛勤耕耘終獲累累碩果:在中國華電技能競賽中斬獲團隊三等獎及優秀個人榮譽;更在貴州省技能大賽中勇奪團隊一等獎1名、個人一等獎1名等多個獎項,創下公司在該領域歷史最佳戰績。
憑借深厚的理論積淀與豐富的實戰經驗,楊鑫的技術影響力持續擴大。2024年,他成功入選中電聯首批火電廠燃煤采制化40人培訓講師行列,同年11月,受邀擔任中國華電燃煤采制化上崗取證考核員。
這位“90后”工匠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成長之路,既是個人價值的實現之旅,更是個體成長與公司發展的同頻共振。領獎臺的聚光燈終會熄滅,但黔北高原的萬家燈火永遠需要守護。楊鑫的安全帽檐又積了新煤灰,胸前的勞模獎章卻愈發锃亮——那是汗水凝結的勛章,更是照亮后來者的火炬。在這片充滿奇跡的土地上,無數個“楊鑫”正以匠心為筆、以奮斗為墨,書寫著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壯麗篇章。(圖/文 楊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