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1955年,授銜名單剛一公布,就有人炸了鍋。
賀晉年,曾經的紅軍軍長,居然只是個大校?消息一出,三位元帥當場不干了,直接殺到中南海找毛主席評理。
毛主席聽完,皺了皺眉,點上一支煙,緩緩說道:“怎么也該是個少將。”
為什么一個在紅軍時期就率領大軍沖鋒陷陣的將領,到了新中國,軍銜卻低得離譜?這背后,牽扯出的舊事,可比表面上熱鬧得多。
時間回到紅軍時期,陜北,這片黃土高原見證了無數革命者的足跡。
賀晉年,陜西子長人,從小受革命思想熏陶,早早投身斗爭。1935年,紅二十五軍到達陜北,與當地紅軍合并,組成紅十五軍團,賀晉年成為81師師長。
兩年后,他又被任命為紅二十七軍軍長,負責守衛陜北。
抗戰爆發后,他留在延安,擔任留守兵團第1團團長,負責剿匪、守邊,雖未上前線,但軍功赫赫。
解放戰爭期間,他調往東北,剿匪、打仗,遼沈、平津戰役戰果輝煌,最終成為解放軍第48軍軍長。1949年,隨四野南下,擔任15兵團第二副司令員,官至副兵團級。
按理說,這樣的履歷,授銜時起碼也是個上將,怎么最后定了個少將?甚至最初的名單里,壓根就沒少將的份?
軍功赫赫,授銜卻低?
1955年授銜,標準很嚴,主要看資歷、戰績、職務。
賀晉年怎么看,都不會低于中將。
可等名單出來,他的名字竟然掛在了大校那一欄,連少將都不是。
賀龍一看,火冒三丈,拿著名單直奔彭德懷:“這不是胡鬧嗎?”
彭德懷一看,臉色也沉了下來。
賀晉年,早在陜北就當軍長了,現在竟然比當年的部下軍銜還低,確實說不過去。
朱德聽說后,也不樂意了,三位元帥一合計,直接去找毛主席。
毛主席聽完,沉思片刻,緩緩說道:“當過紅二十七軍軍長的賀晉年?”
彭德懷點頭:“是的,主席,當年還是你親自任命的。”
毛主席吸了口煙,輕輕吐出一句:“怎么也該是個少將。”
于是,名單調整,賀晉年最終被授予少將軍銜。
可問題來了,按他的資歷,少將也低了點,怎么連中將都沒混上?
高崗的陰影
要說賀晉年的仕途被卡,繞不開一個人——高崗。
高崗也是陜北出身,早年在紅十五軍團當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成為東北的“一把手”。
林彪南下后,高崗坐鎮東北,權勢滔天。
賀晉年當時就在東北,職位不低,也和高崗有不少交集。
可后來,高崗出事了。1954年,高崗和饒漱石因“高饒事件”倒臺,影響極大。
凡是在東北跟高崗關系密切的干部,基本都受到牽連,賀晉年也未能幸免。
當年在東北,他雖然只是副職,但畢竟長期在高崗手下干事,授銜時,自然成了重點“照顧”對象。
原本能評中將,甚至上將,結果一路被壓,最后定在了少將。
要不是賀龍、彭德懷、朱德三位元帥強烈反對,恐怕連少將都沒他的份。
追悼會上,待遇卻變了
賀晉年雖然軍銜受限,但并未影響他的后續發展。
授銜后,他歷任裝甲兵副司令員等職,1982年離休,直到2003年去世,享年93歲。
可奇怪的是,他的追悼會,竟然是按上將規格舉辦的。
按慣例,追悼會的規格一般不會超過生前軍銜,可賀晉年卻破了例。
這說明什么?說明組織上是認可他的資歷和貢獻的,只是當年因為特殊原因,授銜時不得不做出妥協。
等到他去世,歷史的塵埃落定,該補的待遇,還是給補上了。
賀晉年的經歷,是那個時代很多人的縮影。
他戰功赫赫,卻因當年的政治風波被影響,軍銜被壓低。
但歷史終究是公正的,他的貢獻沒有被遺忘,晚年的待遇,也間接證明了他的價值。
有人說,歷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代人的命運交織。
賀晉年或許不是最耀眼的那顆星,但他在歷史的長河里,依舊閃爍著屬于自己的光芒。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