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25年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Harmony with na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呼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創和美永續之路,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新進程。
基本情況
天津港保稅區包含空港、臨港、海港等3個片區,近年來全力推動產業升級,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1248.3億元,比上年增長5.8% 。區域全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創造優良的本底生態環境。
典型做法
一是全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在制定生態環保規劃、綠地系統規劃及實施濕地公園、岸線生態修復等工程的過程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謀劃。出臺ESG發展方案,引導企業積極踐行ESG理念,主動減少經營業務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編制《臨港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劃》,以新質生產力引領產業綠色升級,保護生物多樣性。
二是打造多方參與的多樣性保護主流化陣地。申請亞投行貸款,多方籌措資金建設濕地公園。建成雙城綠廊生態屏障,栽植喬灌木40余個品種共約5萬株。同時,引導6家上市企業主動披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組織企業每年增殖放流水生生物,累計超1億尾。2024年在臨港岸線投放20輛氫能觀光車,讓生態友好的氫能應用更貼近公眾。
三是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控及宣傳力度。啟動臨港生態修復觀測系統項目。嚴把海關檢驗檢疫關口,實施嚴防外來物種入侵三年專項行動。開展生物多樣性普查,多次舉辦科普教育活動。
取得實效
天津港保稅區全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區域發展規劃。這里雖是工業區,卻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主流化引導下持續投入,將原本可以開發為產業用地的荒蕪鹽堿地,打造成臨港生態濕地公園。以濕地公園階段性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為主題拍攝的宣傳片,榮獲《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優秀獎。目前,濕地公園已成為天津市重要的鳥類驛站和觀鳥天堂,累計觀測到包括遺鷗在內的鳥類17目41科75屬119種,每年吸引游客超50萬,先后獲評濱海新區生物多樣性實踐基地、天津市首批生物多樣性體驗地。
經驗借鑒
一是秉持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原則。天津港保稅區黨委、管委會高度重視,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低碳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一體謀劃推進。
二是引入多方資金開展生態保護。通過申請亞投行貸款建設濕地公園、超長期國債、地方專項債等方式開展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有力保障生物多樣保護工作。
三是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宣貫。聯合企業、學校、社區等,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全國生態日等主題宣傳活動,舉辦生態環保夏令營,引導公眾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來源 | 天津生態環境
提供環境新聞線索
環境新聞線索征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