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雨花臺:辦理多起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件讓多彩生態家園和美永續
全國勞模、黑龍江省人大代表、大興安嶺新林林場技術員宋士寶,向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檢察院副檢察長韓芳介紹興安杜鵑生長習性和保護現狀。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跨越山海幾千里,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檢察院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共建“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的美麗家園。
去年以來,雨花臺區檢察院先后辦理了多起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件,通過公益訴訟履職延伸保護鏈條,讓生長在東北大興安嶺、西北戈壁、廣闊大海里的珍稀生物受益。“令人欣慰的是,在興安杜鵑案辦理近一年后的今天,我們已經很難在網上找到有關買賣興安杜鵑的信息了,市場上也幾乎沒人出售,這是一個好兆頭,說明民眾的保護意識增強了,當地保護力度也加大了。”近日,該院辦案檢察官趙青告訴記者。
國家保護野生動植物被公開售賣
“我舉報,有人在網上賣發菜。”2024年5月,南京市警方接到舉報線索,據此查獲涉嫌非法盜采、銷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發菜的網店店主田某。
案件被移送至雨花臺區檢察院審查起訴后,辦案檢察官發現這是繼該院辦理的劉某等7人非法銷售興安杜鵑案(下稱“興安杜鵑案”)后,又一件涉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案件。幾個月后,一起非法售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珊瑚案(下稱“紅珊瑚案”)的卷宗又擺上了檢察官的案頭。
“發菜產地在2200公里外的西北祁連山麓,興安杜鵑產自2600公里外的東北大興安嶺,非法售賣紅珊瑚的部分犯罪嫌疑人也遠在幾千里外的吉林等地。我們除了知道紅珊瑚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對興安杜鵑、發菜基本都是從辦案才開始認識的。”雨花臺區檢察院分管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副檢察長韓芳說,涉案植物生長環境距離南京較遠,是僅就刑事案件進行辦理還是通過公益訴訟推動線上和當地多方位治理,成為辦案檢察官首先考慮的問題。
為了解涉案植物的生長和保護情況,辦案檢察官多次赴祁連山下戈壁草地、大興安嶺林地等處實地考察它們的生長環境,前往當地檢察機關、林草部門和農業部門調研,走訪當地菜市場、特產店等經營場所。
“發菜,別名發狀念珠藻,作為食物并不美味,但因諧音‘發財’,有人圖吉利通過網絡等渠道購買,因此引發當地人進行非法采挖、銷售。”趙青說,當地大多是戈壁灘,自然生態較為惡劣,發菜對當地生態環境十分重要。有關專家測算,每采集2兩重的發菜,就可能會影響約1個足球場大小的環境。非法盜采發菜行為對當地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很不利。
“引智”破解損害賠償難題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興安杜鵑因為一叢干枝插在水里,沒幾天就能抽出嫩葉、開出鮮艷花朵的特性被人們熟知,也正因此,形成了盜伐、倒賣、銷售一條龍黑色產業鏈。”趙青說,經過深入調查,雨花臺區檢察院決定把打擊的重點放在非法銷售、購買上。
針對跨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件普遍存在違法程度判定、危害后果評估、損失認定等方面難題,該院對于此類案件均提前介入偵查,通過精準引導偵查方向、規范證據收集流程,及時發現并化解案件辦理過程中的難點與堵點,推動公安機關高效辦理案件。同時,為準確認定違法行為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科學、合理計算損害賠償金,該院多次召開專家咨詢會,邀請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專家學者,分別就不同的案件進行研討。
2024年8月27日,該院對發菜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庭審中,中國樹木學會秘書長、南京林業大學樹木學專業副教授許曉崗作為專家證人出庭,就發菜的分布區域、生態價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計算等進行專業闡述。法院采納量刑建議,對田某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5000元,同時判令田某支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4萬余元。
2024年9月23日,在辦理紅珊瑚案中,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景觀樹種與花卉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組成專家組,經過討論認為,珊瑚礁生態系統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對于減緩全球變暖具有重要意義,違法行為人以認購海洋碳匯等方式對被損害的生態進行補償具有可行性,并給出了以涉案紅珊瑚制品銷售價格3倍計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的建議。
2024年12月10日,雨花臺區檢察院對非法出售紅珊瑚的馬某等四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在法院的主持下,該院與四名被告達成調解協議,四人向法院全額繳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1萬余元及專家評估費3000元。今年1月13日,經最高人民法院平臺公告公示,四名被告與該院達成的調解協議生效。
延伸保護才是“重頭戲”
“吃了發菜并不會發財,還會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追究破壞者的法律責任不是辦案的終點,做好案件延伸,推進共同保護尤其是源頭保護,才是辦案的最終目的。”韓芳介紹,早在2024年1月,興安杜鵑案辦理結束后,雨花臺區檢察院就與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檢察機關、林草部門等簽訂《關于野生珍稀植物保護框架合作方案》,就建設野生珍稀植物司法保護基地、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和建立涉野生植物保護案件辦理專業化支撐機制達成合作共識。
2024年10月29日,發菜案辦理結束后,雨花臺區檢察院與甘肅省民樂縣檢察院、林草部門共同簽訂《關于合力推進野生珍稀植物保護協作意見》,計劃通過兩地協作的方式,將公益損害賠償金返回到受損地,共同開展發菜保護工作。“紅珊瑚案中,由于不能確定涉案紅珊瑚來源地,我們不斷和生態環境部門進行溝通,致力于將本案中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用于認購碳匯項目,用于海洋生態損害替代性修復。”韓芳說。
雨花臺區檢察院檢察長詹靜表示,辦理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案件面臨發現難、鑒定難、修復難的問題,該院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探索建立異地協查、線索共享和證據互認的保護機制,取得較好效果,“我院將進一步探索跨區域聯動協作模式,協調有關機構和管理機關一起行動,形成更好的保護合力,以檢察公益訴訟保護多彩生態家園。”(雒呈瑞 張奕舟)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