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印發的《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對外發布。《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40%左右;到2030年,美麗河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美麗河湖基本建成。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繼有“水十條”之稱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后,我國對水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的又一次全面戰略部署。
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十個方面三十五條措施,被稱為“水十條”。十年來,我國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24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90.4%,首次超過90%;長江干流連續5年、黃河干流連續3年全線保持Ⅱ類水質。
當前,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已經由以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流域要素協同治理、統籌推進轉變。美麗河湖是美麗中國在水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和重要載體。美麗河湖是指符合“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愿景,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流域要素系統保護取得良好成效,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實現“人水和諧”的河湖。
根據《行動方案》“美麗河湖”有多項標準。在水資源方面,通過再生水利用、生態流量調控,守住“有河有水”的生命底色;在水生態方面,要求水域與緩沖帶重現生機,消失的土著魚類、沉水植物重歸家園,達成“有魚有草”的生態盛景;在水環境方面,嚴控污染排放,既要水質優良, 又能承載市民親水休閑的生活需求, 實現“人水和諧”的美好圖景。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與“水十條”相比,此次發布的《行動方案》從簡單的水環境治理向“三水治理”轉變,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的治理,重點是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解決的不僅僅是水污染治理,還有水資源,尤其是生態流量等保障、水生態修復等問題。
《行動方案》共明確19項措施。在鞏固深化水環境治理方面,提出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能、加強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強化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6項措施;在加強基本生態用水保障方面,明確了著力保障河湖生態流量、落實生態流量泄放措施、強化生態流量監測信息共享3項措施;在積極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方面,提出推進水生生物保護恢復、實施湖庫富營養化綜合治理等6項措施;在全面推進保護與建設方面,提出加大支持力度、開展全民行動等4項措施。
據介紹,生態環境部組織制定了國家層面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清單,共確定2573個河湖水體,基本覆蓋我國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社會關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庫。
值得一提的是,納入保護清單的除了我國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社會關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庫,如長江干流6300余公里、黃河干流5400余公里全覆蓋,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210個重點湖庫覆蓋90%以上等,同時還鼓勵地方因地制宜,進一步延伸拓展,把群眾身邊的小微水體納入建設范圍,加大治理保護力度,讓群眾“推窗見綠、開門見景”。
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指導各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推進建設各美其美的美麗河湖。各省份依據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指標體系,組織地市對清單內的水體保護與建設情況開展自評估,對已達到美麗河湖指標要求的水體加強監管。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
編輯/樊宏偉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