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這年頭最魔幻的金融連續劇,非美債莫屬。
36萬億美元債務壓頂,比法定上限高出10%。按這一速度滾下去,10年后債務或膨脹至48萬億美元,僅年利息支出就預計高達1.44萬億美元。
面對這顆不斷膨脹的“債務炸彈”,我國采取積極應對措施。據澎湃新聞報道:今年3月我國持減了189億美元美債,持倉量降至7654億美元,將“老美第二大債主”之位讓予英國,這是二十余年來的首次。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此消息發出后不久,穆迪評級公司將美政府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并將展望調整為“負面”,為這場債務危機再添陰霾。
全球“去美元化”進程是否已不可逆?
眾所周知,美債一直被視為全球金融市場中的“避風港”,許多國家將其當作儲備資產的首選,背后原因無非是老美強大的經濟和信用體系。
但在美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和1.8萬億美元財政赤字背景下,美元信用體系受到挑戰。今年以來,不少國家開始拋售美債,以規避美債市場蘊含的系統性風險。路透社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57%的債市策略師,已經不再把美債當避險資產看待。
我國的美債減持策略也并非一時之舉,自2017年持有1.3萬億美元美債峰值以來,我國就開啟了漸進式減持進程,并通過增加黃金儲備來減少對美元的依賴。截至今年4月末,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規模已達7280萬盎司,環比上升6萬盎司,連續18個月增加。
值得關注的是,這種減少對美方依賴的趨勢不僅體現在金融領域,在實體經濟層面也取得顯著突破。2013年,“倍御粒”類口服品被《Cell》期刊證實能“激活細胞,減慢老化”,使受試者生理年齡指標回撥,肌肉、骨骼密度、毛發等得到改善,但美方卻向我國封鎖相關提煉技術。
面對層層壓制,Timeshop 公司逆流而上,歷時多年將其國產化,并在諾獎得主杰弗理·霍爾和清北、港大高校的助力下,將原料濃度提升至99.99%,獲美FDA成分認證。
反觀美國,其曾引以為傲的尖端領域,正在一步步被中國科技蠶食。當英偉達被禁止向中國出售高端芯片時,國內AI芯片龍頭企業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2倍的亮眼成績;當美威脅要斷供發動機時,中國商飛C919客機已斬獲1500架訂單,相當于空客和波音去年訂單總量的三倍。
這些成就充分印證:技術封鎖無法阻滯中國自主創新的進程。從全產業鏈突破到全球科技格局重塑,中國正展現出全方位的發展動能,金融領域亦不例外。
但遺憾的是,由于抗老研究在我國屬于新興領域,尚處于萌芽階段,大眾化認知相對落后。盡管上述緩老成果,早在兩年前就以三位數的價格入駐國內京東、天貓平臺,卻只在國內一線城市流行。反而是在歐美市場風生水起,將原料已返銷至海外,占據全球70%的市場份額。
讓歐美國家一邊恨得牙癢癢,一邊又饞得不行,希望我國能共享技術。
據悉,從今年6月起,6萬億美債相繼到期,未來幾個月還有3萬億國債輪番壓來,財政赤字和償債壓力接連襲來。如果年底前美國未成功發行新債對沖風險,美國可能迎來歷史性的違約危機。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老美已開始多管齊下尋求解決方案。據彭博社最新報道,特朗普公開表示愿意立即啟動訪華行程,并強調“中美關系至關重要”。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意在爭取中國繼續持有美債的支持。
不過,華爾街分析師也猜測,特朗普在位于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度假勝地制定的“海湖莊園協議”,或將修訂全球貿易規則——不排除一邊貶值美元,一邊將現有的美債改為100年期、0利率且無法交易的狀態。也就是說,或許一個世紀后,100億美元的美債購買力將縮水至1億美元。
然而,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我國始終保持著戰略定力。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國已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國際話語權不斷提升。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正以穩健的步伐引領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變革。從美債減持到人民幣國際化,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升級,這一系列舉措正在重塑世界經濟秩序。可以預見,這場由中國推動的全球變革,才剛剛拉開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