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行政復議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行政復議主渠道目標,對行政復議體制機制進行了系統性重構,強化行政復議變更決定的優先適用是其中重要內容。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規定,對于行政行為內容不適當、未正確適用依據或者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經行政復議機關查清事實和證據等情形,可以徑行變更,體現了行政系統內部更高效的層級監督功能,是高質效辦理行政復議案件、化解行政爭議的重要制度設計,也是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的客觀要求。為進一步指導各級行政復議機構準確適用行政復議變更決定,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推進行政復議主渠道建設,司法部遴選了第七批貫徹實施新修訂行政復議法典型案例,現予以發布。這批典型案例共5個,均為行政復議機關適用不同情形作出變更決定,體現了行政復議高效監督行政行為,推動行政機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重要作用。
一、監督行政機關合理行使裁量權,提升行政執法質效
行政復議機關對行政行為進行全面審查,不僅審查合法性,也要審查合理性,比如案例4“某公司不服云南省某州生態環境局行政處罰行政復議案”,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但沒有充分考慮申請人違法行為持續時間、積極整改的態度、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及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對申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屬于處罰幅度不適當。為貫徹包容審慎以及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行政執法理念,行政復議機關在法律框架內對處罰幅度進行了合理調整,既維護法律權威,又引導企業依法生產經營,讓行政執法既有力度,也有溫度。?
二、監督行政機關準確適用依據,規范行政權力運行
法律、法規和規章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的基本依據。行政機關應當在準確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選擇正確的法律法規規章作為作出行政行為的法律依據,未正確適用依據的,行政復議機關可以依法適用變更決定。比如案例5“李某不服江蘇省某市轄區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履職答復行政復議案”,行政機關在有上位法依據的情況下,未適用法律依據而是直接適用了工作規范作為行政行為的依據,行政復議機關變更決定直接對該行政行為進行糾正,確保行政權力在法治軌道上規范運行。比如案例3“楊某不服北京市某市轄區公安分局行政處罰行政復議案”,行政復議機關發現申請人長期遭受家暴傷害,在被家暴過程中反擊,其情節雖然不構成正當防衛,但屬情節特別輕微,依法應適用不予處罰的法律規定。被申請人對申請人作出拘留3日的行政處罰時未考慮到上述情節,屬于未正確適用依據,行政復議機關依法作出對申請人不予行政處罰的變更決定,有效保護了申請人的合法權益。
三、監督行政機關查清事實依據,彰顯行政復議制度優勢
無論是作出行政行為,還是辦理行政復議案件,都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行政行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經行政復議機關查清事實和證據的,適用變更程序直接作出新的行政行為,避免行政行為重啟給申請人帶來維權成本增加,體現了行政復議高效便捷的原則。比如案例2“某公司不服四川省某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違約金支付決定行政復議案”,被申請人未能準確查明項目投產建成和違約金計算起始時間,認定事實不清,行政復議機關在查清案件事實后,依法直接確定新的違約金數額,更好地保障了企業的合法權益。比如案例1“賴某不服福建省某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不予工傷認定行政復議案”,被申請人因認為申請人不符合“上下班途中的合理路線”,不予認定工傷,行政復議機關在查明申請人因公外出培訓后需返回公司值崗的事實,直接認定申請人屬于工傷,讓傷者得到及時的救濟,推動工傷保險制度效能充分彰顯。
來源:司法部
責 編|袁 琳
審 核|徐連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