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距離6月3日韓國第21屆總統大選還有約半個月的時間,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金文洙、改革新黨總統候選人李俊錫和民主勞動黨總統候選人權英國18日晚間舉行了首次電視辯論。據環球網援引韓聯社、韓國《每日經濟》等韓媒18日的報道,隨著選舉拉票已開始一周,李在明、金文洙和李俊錫之間的“三強格局”逐漸明朗。
李在明(資料圖)
李在明當前支持率超50%,遠超金文洙的30%,這本應讓辯論失去懸念。但美國因素讓局勢復雜化。李俊錫在辯論后揚言,要用“炒作臺海”作為阻止李在明的“必勝牌”。這種操弄雖顯拙劣,卻可能動搖部分擔憂“美國拋棄論”的選民。不過,尹錫悅的失敗教訓猶如一面鏡子。其任內因盲目親美導致外交、經濟雙輸,最終遭彈劾下臺。首爾大學政治學教授樸哲浩分析:“韓國選民已認清,在中美間‘走鋼絲’雖難,但‘單腳跳’注定摔得更慘。”
而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因主張對華務實合作,被對手圍攻為“親華政客”。此前,李在明曾表示韓國不應該介入臺海問題,這也成為他此次被多黨候選人圍攻的重要原因之一。國民力量黨在經歷尹錫悅退黨后,可謂掃清阻礙,火力全開。該黨候選人金文洙表示,李在明所謂的“親華”言論,要是讓美國聽到了,可能會對美韓同盟造成不良影響。
當前韓國經濟出現下滑態勢,傳統產業競爭力衰退,面臨嚴重出口依賴與內需疲軟的雙重困境。同時,少子化與民生問題也日益凸顯。近期美國特朗普政府推行新關稅政策,又將給韓國出口蒙上陰影。李在明的經濟主張包括增加基層民眾收入、打擊財閥、扶持中小企業及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控制房價、發放生育獎金等,對選民特別是中青年選民頗具吸引力。外交領域,李在明主張推行自主均衡外交,強調改善與中國和朝鮮的關系。正式參選總統后,李在明會提出怎樣的競選綱領值得關注。
韓國街頭(資料圖)
日前,法院接受李在明方面申請,將李在明涉違反《公職選舉法》案重審首次庭審日從原先的本月15日推遲至大選后的6月18日。同一天,法院還決定將李在明涉嫌的大莊洞·慰禮新城建設項目弊案、柏峴洞開發貪腐案、城南足球俱樂部贊助案庭審日推延至6月24日。 而今次法院再次決定暫緩教唆偽證案二審庭審。李在明涉嫌要求時任京畿道城南市市長金炳亮(已故)的秘書金鎮成在其所涉違反《公職選舉法》案庭審中提供對自己有利的證詞,并于2023年10月被檢方起訴。
如果說此次辯論是一個風向標,那可以預見,接下來的大選周期中,“對華態度”將成為各方反復炒作的焦點。保守派將繼續打出“安全牌”,試圖以恐懼動員選民;而李在明若想走得更遠,就必須在堅守韓美同盟與推進中韓務實合作之間,構建出一套能夠被民眾理解、接受且信服的戰略邏輯。他不能只是喊“國家利益”四個字,而要讓選民相信,他的“國家利益”真能帶來安全、發展與和平。這場圍繞“親華”與否的爭論,其實反映出的是韓國外交身份的焦慮癥。
李俊錫(資料圖)
有分析指出,盡管李俊錫已經明確表示不會與金文洙合作,但不到最后一刻,沒人知道僅憑“單打獨斗”獲勝的兩人是否會“兵合一處”,聯手對李在明發動進攻。唯一能確定的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李在明的支持率優勢就會被大幅削弱,甚至縮小至10個百分點以內。屆時,國民力量黨與共同民主黨誰勝誰敗就很難說了。不過,韓國朝野支持者之間的對峙勢必會進一步發酵,進而加劇韓國社會動蕩分裂,甚至誘發嚴重的矛盾沖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