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烏土耳其會談的事情,引起了各方關注。
由于兩國元首均未出席本次會談,因此會議取得的成果是極其有限的。
盡管如此,對于這次會議中間的內幕,很多人也是非常關注的。
而這其中,俄羅斯代表團的一個動作,讓許多分析人士認為,普京政府現在的胃口還是不小的......
不歡而散的談判
5月11日凌晨,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召開新聞發布會,親自提議與烏克蘭重啟直接談判,并明確提出:希望將會談地點設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時間定在5月15日。
這一表態迅速在國際社會引發連鎖反應,土耳其方面隨即做出積極回應,烏克蘭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配合姿態。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隨后的講話中確認,自己已經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進行了“實質性溝通”,并高度評價了土耳其在推動俄烏接觸中發揮的橋梁作用。
更重要的是,澤連斯基當場表明了態度——他愿意親赴伊斯坦布爾與普京面對面會談,并強調只有普京親自出席,這場談判才有意義。
與此同時,美國也迅速介入。
總統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方將派出國務卿魯比奧和俄烏事務特使凱洛格參加伊斯坦布爾會談,并補充說,他本人也有可能親自前往。
特朗普稱,希望這場會談能夠帶來積極突破。
隨著多方表態相繼落地,伊斯坦布爾成為全球目光匯聚的焦點。
人們關注的核心問題是:普京是否會親自出席?
因為在俄烏沖突進入第三個年頭,彼此立場日益強硬的背景下,只有最具決策權的領導人出面,才可能推動局勢的松動。
而澤連斯基則連日不斷發聲,呼吁各國對俄施壓,敦促普京現身。
他甚至公開表示,如果普京最終選擇缺席,那西方國家就應該果斷升級制裁,對俄方釋放明確信號。
但會談當天,普京并沒有現身。
澤連斯基則在得知普京缺席之后,臨時決定退出這次談判,他的團隊也隨即離開了伊斯坦布爾。
最終,原本期待中的“普京-澤連斯基歷史性會晤”并未實現。
5月15日上午,會談如期舉行,但真正到場的只有土耳其外長費丹、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以及烏克蘭和俄羅斯方面的代表團。
不過,這也已經是俄烏雙方的代表團,在時隔三年之后,首次實現直接對話。
但是,這次會議的成果卻似乎并不令人滿意......
各懷心思的與會者
伊斯坦布爾會議結束后,各方做出了不同的反應。
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熱列茲尼亞克在第一時間做出評價:這場談判“毫無成果”。
事實上,即使在談判桌前言辭交鋒,戰場上的炮火也并未停息。
根據俄國防部的通報,僅在會談當夜至第二天早晨,俄防空系統就攔截了65架烏方無人機。
而烏克蘭空軍也稱,從16日凌晨開始,俄軍已向其發射了112架無人機。
這種“邊打邊談”的態勢本身就說明,雙方都未準備好真正妥協。
那么,會場上究竟談了些什么?
烏克蘭代表團由國防部長烏梅羅夫領銜,他在會后表示,談判主要圍繞三項內容展開:第一,推動停火的可能性;第二,實施戰俘交換;第三,爭取促成兩國元首的面對面會晤。
俄方代表團則由普京前顧問梅金斯基帶隊。
俄方在會后發表的聲明雖然簡短,卻透露出一些關鍵信息:
俄烏將“很快”進行大規模戰俘交換,比例為1000比1000;烏方提出兩國總統會晤的建議,俄方表示“會予以考慮”;雙方還將各自整理關于未來停火安排的具體意見,為下一輪談判打基礎。
此外,會談中的一個細節也非常值得關注。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會談伊始,俄方闡述了自己對停火的條件,提出烏克蘭必須撤出俄方已經控制的四個地區。
烏方拒絕這一要求,導致俄方一名代表情緒失控,甚至拍案而起,并放出威脅:“如果你們這次不撤出四個地區,下次就不是四個,而是八個。”
這個片段在事后被媒體披露,引發了廣泛關注。
有分析人士表示,這個細節表明目前普京政府的胃口還是很大的。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俄烏此次會談沒有達成實質性的共識,許多非當事國卻開始蠢蠢欲動。
會談結束第二天,美英法三國開始密集介入。
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和德國總理默茨紛紛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參與其中。
這一連串的高層通話幾乎都圍繞一個核心議題:如何看待剛剛結束的俄烏談判,接下來西方要如何應對。
他們聊了什么,以后又會做些什么,目前還沒有詳細報道。
但可以預見,俄烏戰爭的徹底停歇,還需要時日......
參考資料:
土耳其、美國、烏克蘭代表團抵達會場,即將舉行會談——上觀新聞
時隔3年,持續近2小時,俄烏在土耳其談成了什么?——紅星新聞
#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