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之際,一支由俄叛軍與烏極右翼組成的"反普京聯盟"突然殺出,試圖從內部撕裂俄羅斯。但是,普京的"去納粹化"鐵拳早已蓄勢待發,且勝券在握。當前,美俄通話結束,但特朗普的"電話外交"背后,起到的作用卻是微乎其微,特朗普甚至威脅再不停火就退出斡旋,而歐洲國家在此祭出“制裁大棒”,這種情況下,俄烏沖突該怎么解決?
據央視新聞報道稱,特朗普已經分別和普京、澤連斯基通過電話了,但具體成效不盡人意。
在俄烏還是持續交火的情況下想要談判實在過于困難,烏克蘭"右區"新納粹組織近日高調宣布,與俄羅斯分裂勢力"土著民族聯盟"結成軍事同盟,計劃招募俄國內"志愿者"赴烏受訓,再調轉槍口對抗俄軍。
這一"以俄制俄"的策略并非臨時起意,自沖突爆發以來,基輔已收容超2000名俄叛逃者,并在境內設立至少12處訓練營。去年8月庫爾斯克突襲中,37%的越境作戰任務由這些叛軍執行,這些叛軍熟悉地形和語言的優勢讓俄軍一度措手不及。
但是,烏克蘭僅靠收編這一點叛軍,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給俄軍造成的損失,頂多算是撓癢癢。普京現在是勝券在握,且反擊鐵拳早已經蓄勢待發,日前發起的最大無人機空襲行動,只是“開胃菜”而已。
澤連斯基的困境在于,美西方承諾的軍援越來越少,前線士兵甚至需要拆解老式家電獲取電路板維修裝備。這種情況下,這場仗還怎么打?
普京則認為,想要徹底解決俄烏沖突,就必須"消除危機根源",即北約東擴的安全威脅,同時確保俄控區800萬人口的利益。
俄軍近期在哈爾科夫方向的推進,正是以軍事高壓逼迫烏克蘭放棄領土主張。并且警告北約,不要試圖擊垮俄羅斯。
特朗普現在是一個頭兩個大,想當初信誓旦旦立下目標,要在24小時之內解決俄烏沖突,如今,一百多個24小時過去了,俄烏沖突甚至還在升級。
特朗普只能破罐子破摔,說當初自己是開玩笑的。并且威脅俄烏,如果再不停火,美國就退出斡旋。
但實際上,美國退出斡旋,對于俄羅斯而言,操作的空間更大,但烏克蘭可不想讓美國退出,而美國自己,想要的好處還沒撈夠,自然不能甩手就走。
近日,特朗普和普京、澤連斯基及歐洲領導人都進行了通話,他一邊抱怨美國"瘋狂投入創紀錄的美元軍援",一邊宣稱將推動"立即停火談判"。
細究各方表態,分歧還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普京堅持要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及四州歸屬,澤連斯基則放話"絕不從領土撤軍",甚至威脅若談判破裂,將推動歐盟對俄實施新一輪制裁。
目前,歐盟已經對俄羅斯實施了第17輪制裁,歐盟表示,如果俄羅斯不停火,那么歐盟將醞釀更多的制裁措施。
但實際情況是,俄羅斯和歐盟相當于已經脫鉤,所以再多的制裁也不再能夠威脅到俄羅斯。
那么,在歐盟的攪局下,俄烏未來局勢會如何發展?
俄烏沖突的核心矛盾遠未解決,北約東擴至俄羅斯邊境、烏克蘭壓制俄語與文化、西方地緣擠壓這些問題不解決,俄烏沖突就不可能徹底結束,普京之所以同意和特朗普通話,無非是“給特朗普面子”,讓美國暫時有個臺階下。
當前的戰場態勢進一步壓縮了和談空間,俄軍通過持續推進已控制烏東約20%領土;烏軍則在西方武器支持下局部反攻,試圖證明“勝利仍有可能”。這種微妙的平衡,讓雙方都認為“再打下去或許更有利”,從而缺乏妥協動力。
可以肯定的是,俄烏沖突的解決路徑愈發模糊。短期來看,雙方或會因新一輪攻勢的傷亡壓力重回談判桌,但核心分歧仍難突破;長期而言,戰爭可能演變為“凍結沖突”,即低強度對抗常態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普京的“紅線”和澤連斯基的“領土底線”之間,幾乎沒有中間地帶。
可憐的是,這場博弈的終極代價,終將由普通民眾承擔。據統計,俄烏戰爭已造成超30萬人傷亡,千萬人流離失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