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孟湛 通訊員 張丹 劉晉麗
初夏時節,行走在焦作市九里山街道的街巷里,瀝青路面平整延伸,"口袋公園"綠意盎然,曾經斑駁的圍墻變身文明畫廊......這番煥然一新的景象,正是該街道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實施環境品質提升工程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痛點,街道成立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制定“一區域一方案”,集中開展全域整治。日均出動人員20人次,實施"清腸行動",累計清除衛生死角20余處,清運積存垃圾45噸。與此同時,鋪設瀝青路面644米,增補道牙石20米,10余處坑洼路面完成升級,讓居民"腳下安全"更有保障。
"過去這塊荒地堆滿雜物,現在成了大家的共享花園。"在演馬社區新建的"共享農場",居民李阿姨正忙著移栽菜苗。街道創新"政府搭臺+居民唱戲"模式,整合轄區閑置空地打造"綠色走廊""睦鄰花園"等特色空間。在九里山社區,10余名黨員志愿者叩開一戶戶居民家門,通過"嘮家常講政策"的方式,將8處"私家菜園"拆除,恢復公共綠地。為解決整治中的抵觸情緒,社區書記周曉雯帶領微網格員建立"一戶一策"臺賬,最終讓曾揚言"誰動菜地就和誰急"的王大爺,主動加入社區巡查隊成為文明勸導員。
在集中整治取得成效的基礎上,街道著眼長效管理,構建"三維一體"監管體系:建立微網格員日巡日清制度,劃分12個微網格責任田;引入“干群連心會”開展季度評議;開啟"隨手拍"微信監督。通過"專項整治+常態維護"雙輪驅動,轄區環境逐步改善,居民滿意度持續提升。
"環境治理既要立竿見影的煥新,更要潤物無聲的滋養。"街道黨工委書記金鵬表示,將持續深化"全民創建、共建共享"機制,把環境提升與文明培育有機結合,讓轄區既有靚麗"顏值",更具文明"氣質"。如今,越來越多的居民從"旁觀者"變身"參與者",在扮靚家園的過程中收獲著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編審:孟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