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給判斷的是三個月到半年。她沒有放棄,堅持治療,如今18年過去,還好好的,復查也沒問題。
疙瘩
2007年7月,45歲的馬阿姨突然頻繁胃疼,于是就到縣醫院就診檢查。檢查完,想起自己胸上有個疙瘩來回轉,就給在縣醫院工作的侄女說了。女兒就帶著她上樓,檢查乳腺。
期間,她聽到了侄女和醫院談論,說的都是一些專業名詞,細胞壞死之類。然后,侄女和醫生出去了,過了會兒醫生回來和她說:“現在快下班了,也看不清。下午再仔細給你看看,你先回家吧。”
到下午的時候,侄女和她說明天要做個乳腺增生手術。馬阿姨回憶,“第二天的早晨我去手術,我還不知道我的病情,我還想著是那個是乳腺增生。我從手術室推出來,五花大綁的,膠布還過敏。我還想著這不對啊。”
做完手術的那天晚上,單位的人給她打去了慰問電話:“咋不上北京做手術?”
“我們侄女說的是乳腺增生,就可以在人民醫院做。”
她聽見那頭哦了聲,然后說:“那你有醫院的熟人,可能為你找到好的醫生。”
真相
掛掉電話,她感覺不對,去問家人到底怎么回事,并想要看檢查單。但家里人怎么都不愿意給她看檢查單。后來,等家里人都出去了,她開始翻東西:“我說這乳腺增生,還能自己包了一個病房嗎?還不和別人住一個病房?我說這不對。我就翻……我的是7/10的淋巴轉移,我一看肯定是情況不好。”
原來她做的不是乳腺增生手術,而是左側乳腺癌手術。不久后,在醫生的建議下,她開始了6次化療和一個半月的放療。期間,她白細胞減少,發燒、頭發掉光了,只能吃些流食。
“我是聽俺小區的一個人介紹,當時她的病情比我輕。說在這吃的中藥,效果挺好,就給我說你也來吧。”出院后,她聽人說中藥不錯,就也想試試。于是,在2008年6月18日,她找到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的袁希福院長,開始喝中藥。
身體好轉后,她慢慢能走四五公里的路了,還回去上班了。以為病好了,她就停下了中藥。
骨轉移
2010年,她突然肋骨疼,打電話給駐馬店放療的醫生,說是骨轉移,打電話給侄女也說可能是骨轉移。她失望不已,去掃描,確診就是骨轉移。
她再次開始化療,化療了一個半月,人承受不住了,“白細胞剩了500,血小板也減少。腫瘤醫院就跟我說,血小板上不去,你就面臨的又一種癌,血癌。”
實在是沒辦法了,馬阿姨就打電話給袁希福院長求助。她記得當時,“袁院長說你不要化療了,你到我這里我給你開中藥調理吧。我說,他們不讓我走怎么辦?他說,你辦出院吧!我就辦了個出院,醫生就不愿意,還當著我丈夫的面就說,你丈夫不給你看了,就等著你死。我們也沒理他,我們就辦完出院。”
繼續服用中藥一月后,她身體慢慢恢復,去檢查血常規也恢復正常了。這之后,她堅持喝了半年中藥,等身體完全好轉后,才停下中藥,進入春秋兩季鞏固服用中藥階段。
2011年,馬阿姨也退休了,生活也安逸了不少。她在家照顧孫女,有時間了也會去跳跳廣場舞鍛煉身體。
2018年4月30日,馬阿姨到希福醫院鞏固用藥。檢查,她出了有結腸炎外,其余都正常。
2024年11月7日,馬阿姨參加“鄭州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暨2024龍年中國行南陽站”公益活動,分享了自己的康復經歷與近況:“我是河南省駐馬店西平縣人,我是2007年7月6號做的乳腺癌手術。當時醫院已經給我判斷,只能是三個月或者是半年的期限……這次(2024年11月)全面檢查,各項指標還是正常的。退休了以后,又看了我的孫子孫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