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就在全球市場振奮于中美會談取得成果之際,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卻惴惴不安。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句中美會談成果“有利于和平與統一”,引起臺媒和臺當局高度關注,紛紛憂心特朗普政府對臺政策發生改變。對此,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辦公室緊急回應稱,臺當局并未掌握談判內容涉及臺灣地區相關議題的情況。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先是稱贊了美方在調停印巴沖突及美國與也門胡塞武裝停火等方面的外交進展,隨后談到了中美在瑞士舉行的經貿高層會談。
美債長期被視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避風港,可如今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特朗普激進的關稅政策,極大地加劇了市場恐慌情緒,致使美債收益率大幅飆升。簡單來講,市場拋售美債,其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美債受追捧,價格上漲,收益率下降。但特朗普政府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增加了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債的風險,他們越發擔憂美債違約,這嚴重消耗了美元及美國政府在全球的信用。面對巨大的債務壓力,特朗普挺不住了并主動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
特朗普(資料圖)
所以此時島內一些人也是惴惴不安。賴清德自上任后,多次提及“非紅供應鏈”,粗暴地按照意識形態將國際經貿體系劃分為“非紅供應鏈”和“紅色供應鏈”,暴露其狂妄自大又對國際潮流無知的本性。去年,臺灣地區貿易順差為806億美元,其中大陸(包含香港)貢獻了其中的700億美元。中國國民黨民代傅崐萁就直言,“如果沒有大陸市場,臺灣地區產業受得了這樣大的沖擊嗎”?除了“非紅供應鏈”,賴清德之前還提及“脫中入北”,表述不同,但有個共同點,就是圖謀通過打“民主牌”,拉攏美西方國家“抗中”。
而此時臺媒以及臺當局的反應,足以說明賴清德之流內心的焦慮和慌亂。去年賴清德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多次公開炒作所謂“兩國論”,不斷給“臺獨”勢力加油打氣,密集組織臺軍演習行動,似乎鐵了心要與大陸對抗到底。而大陸方面也不慣著,僅在一年的時間里,就已經組織了3次圍臺軍演,分別是“聯合利劍-2024”AB兩場軍演,和“雷霆海峽-2025A”軍演,解放軍的一系列軍演行動,已經讓臺當局感到后怕。
特朗普(資料圖)
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辦公室發言人郭雅慧在近日稱,按照臺灣地區當局方面目前掌握的情況,中美經貿磋商過程中,并未涉及臺灣地區相關議題。她還說賴清德當局將“持續掌握情勢,穩健應對挑戰”。臺灣地區外事部門發言人則聲稱,美方在整個日內瓦會談過程當中,并未涉及臺灣地區議題,并稱“美方對臺承諾,依然堅定未曾改變”。其實從特朗普講話的過程來看,很可能是一種故意的即興發揮,所以中方并不會就此認為美國的兩岸政策從此就改變了。
賴清德當局上臺一年來,為撈取政黨和個人私利,在謀求“臺獨”分裂和危害臺海和平的末路上狂奔。公然鼓吹“新兩國論”,蓄意升高兩岸對立;變本加厲制造“綠色恐怖”,阻限兩岸交流交往;向外部勢力獻媚輸誠,賣臺害臺;圖謀兩岸經貿“脫鉤斷鏈”,致使島內百業凋敝。累累罪行,罄竹難書。去年5月上臺以來,賴清德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明目張膽鼓吹“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處心積慮“以武謀獨”“倚外謀獨”。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近日就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就職滿一周年。一年來,賴清德及其執政團隊在推進“臺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斷接近、試圖碰觸大陸《反分裂國家法》所規定的采取非和平方式處理臺灣問題的要件。大陸方面先后三次出重手,對“臺獨”分裂勢力進行遏制與懲戒。第一次懲戒,由賴清德2024年5月20日就職講話引發;第二次懲戒,由賴清德2024年10月10日的講話引發;第三次懲戒,由賴清德的“拒統17條”引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