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初北京亦莊的人形機器人馬拉松大賽上,機器人平地摔、起點轉圈、失控、電池過熱等故障層出不窮,大眾對人形機器人的態度也從熱捧轉向冷嘲熱諷。人形機器人應如何重回巔峰?
作者|小舒
編輯|劉珊珊
2025年蛇年春晚,身穿大花襖、甩著紅色手絹的人形機器人成為“頂流”,火遍全國,也再次讓宇樹這家明星機器人公司破圈。
其實這已不是宇樹機器人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早在2021年牛年春晚,宇樹的四足機器人“牛犇犇”就已經登上舞臺,跟劉德華、王一博、關曉彤一起表演《牛起來》。
4年過去,宇樹機器人已經從四足機器人發展到了人形機器人,在技術不斷突破的同時也逐步提高市占率。截至2024年12月,宇樹科技的四足機器人出貨量占全球的60%以上,人形機器人業務同步發力。
宇樹機器人的出圈,帶火了整個人形機器人產業,投資人帶著熱錢不斷涌入。再加上美的人形機器人在線下門店給消費者制作咖啡、小鵬機器人進廠擰螺絲,這一系列事件儼然讓人覺得2025年就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量產元年,仿佛人手一臺機器人的時代就要到來了。
但熱浪之下潛藏隱患,由于人形機器人離商業化尚有距離,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表示“我們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市場”,給熱火朝天的投資市場澆了一盆冷水。許多下單購買宇樹機器人的用戶也在各大社交平臺發布測評帖表示機器人功能與宣傳落差很大,“花十幾萬買了個玩具”。2月份靠出租宇樹機器人日入萬元的人,4月發現機器人已經租不出去了。
在4月初北京亦莊的人形機器人馬拉松大賽上,機器人平地摔、起點轉圈、失控、電池過熱等故障層出不窮,大眾對人形機器人的態度也從熱捧轉向冷嘲熱諷。
人形機器人遇冷,曾經的科技新貴宇樹似乎正在遭遇一場“墻倒眾人推”的危機。
從頂流到群嘲,宇樹機器人要如何重回巔峰?
01
租金從15000到3000,
機器人租賃市場降溫
春晚后第一批買到宇樹機器人的人,賺到錢了。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吃到了人形機器人的紅利。春晚帶火宇樹機器人,在新鮮感的驅使下,許多人對于人形機器人充滿了好奇心。
2月,明夏購買了一臺宇樹G1機器人,單臺售價9.9萬元,外出租價格為1.5萬元/天。訂單火爆,他不到一周就回了本,半月賺了20萬。
人形機器人租去干嘛呢?新店開業游街、廣告引流、商場暖場、公司年會、科技展覽、政府宣傳、汽車展銷、幼兒園科普、中小學機器人教育、大學生科技節目,甚至機器人編程培訓……客戶租機器人大多數都是用于表演宣傳途徑,只要人形機器人往那兒一擺,就能博人眼球,吸引一波人流。
2月由于春晚帶來的頂流效益,讓宇樹機器人聲名大噪,想要租賃機器人的人很多。但相應的,宇樹機器人的產能有限,供不應求,此時機器人還具有稀缺性,能夠以高價出租。第一批出租宇樹機器人的人賺的盆滿缽滿,然而機會窗口期有限。
“一周20萬”的暴利讓人眼紅,許多人紛紛下場加碼,購買宇樹機器人。然而好景不長,市場需求迅速萎縮。葉白向媒體透露,他在3月訂購了一臺宇樹G1,但廣告發出后,問詢者寥寥無幾,3月僅成交一兩單。曾經供不應求的租賃市場,如今變得門可羅雀、冷冷清清。
小紅書上很多宇樹機器人租賃的帖子,瀏覽量寥寥,評論數為0。
到了4月,到貨的宇樹G1機器人越來越多,市場的新鮮感也逐漸褪去,機器人的租賃價格從8000-15000下降到了5000-8000。截止5月,宇樹機器人在二手市場的價格甚至進一步減半降到了3000元。
02
宇樹深陷輿論風波,
人形機器人遇冷
隨著市場熱度下降,社交媒體上關于宇樹機器人的負面評價越來越多,大量用戶上傳了對機器人的吐槽和翻車視頻,而宇樹也幾度深陷質疑輿論。
B站up主“貓哥測評”詳細對比了宇樹G1的官方宣傳與實際體驗差距。視頻中,機器人在平地行走尚可,但遇到斜坡或復雜地形時就顯得非常吃力,甚至無法自主上下樓梯。目前的功能只有起身、招手、握手、亞洲蹲,離官方宣傳的“全球首例側空翻”相差甚遠。UP直言“花幾十萬買了個玩具”。
小紅書的用戶也紛紛發帖吐槽宇樹機器人。
另外,知乎上有用戶指出,春晚亮相的宇樹機器人存在諸多問題,與劉謙互動時甚至直接 “死機癱倒”。王興興本人回應演員扶機器人下臺是“特殊設計”,死機也只是誤按了按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回應完春晚機器人的質疑后,在4月19日北京亦莊舉辦的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上,宇樹機器人剛出發就“攤倒”在起跑線上的視頻傳遍全網,引發大眾對宇樹機器人新一輪的質疑。不過隨后宇樹就發表聲明稱,官方并未參賽,參賽的是“民間隊伍”。雖然他們使用的是宇樹機器人,但上面搭載了自己的第三方算法。
宇樹機器人并不是馬拉松比賽上唯一表現糟糕的機器人,縱觀其他機器人的表現,可謂“群魔亂舞”。有的機器人辨別不了方向,橫沖直撞;有的機器人平衡性太差,摔倒之后無法起身,得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才能起來;有些機器人續航能力不行,需要工作人員不斷噴酒精降溫才能維持正常行走;有的機器人跑到一半“頭”掉了,身子繼續往前跑。
有媒體報道稱,這場馬拉松對于機器人而言不是體能挑戰,而是一場“技術鐵人三項”。賽道地形涵蓋平地、坡道、急彎等,考驗機器人如何應對傳感器過載、關節過熱、電池續航等多個技術問題。
這場馬拉松比賽把整個人形機器人行業“打回原形”,讓外界對人形機器人過高的期望成了破碎的泡沫。之前各大機器人企業聚集展示“后空翻”等單一高難度動作,卻忽略了機器人行走的基礎功能。雖能讓人眼前一亮,但實用性不強,沒有把產品底層設計好,使得智能機器人變成了雞肋。
更有投資人為當前火熱的人形機器人賽道直“潑”一盆冷水,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公開質疑人形機器人是“有毒的泡沫”,認為資本過度追捧形態而忽視場景適配性。“現在是個人形機器人就會翻跟頭,但商業化在哪里?”朱嘯虎更直言:我們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
03
機器人行業火熱,
宇樹仍有潛力
即使朱嘯虎給整個行業潑了一盆冷水,但還是有不少人對人形機器人行業持看好態度。
眾擎機器人創始人趙同陽反駁了朱嘯虎的質疑,認為他此舉就像在質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用眼前看到的來否定未來。
同創偉業投資總監程建也表示:“我們堅信,機器人賽道是一個萬億級的新興產業。”但是,他同時也贊同朱嘯虎的觀點:“機器人不能僅僅會翻跟頭或打拳,必須找到切實可行的落地場景。只有當人們最終愿意為其買單時,才能形成真正的商業回報。”
而離形成真正的商業回報,宇樹科技還有差距。作為人形機器人的明星企業,宇樹科技的現狀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應行業風向。目前,宇樹科技似乎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
一方面,宇樹科技大力宣傳的先進技術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難以有效落地。如后空翻等機器人高難度動作只有演示作用而缺乏實用性,其開源的模型算法也只針對各大高校、科研團隊、公司有用。另一方面,面對市場強烈的實用性功能需求,如個人消費者的實用需求,宇樹不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目前,人形機器人最大的用處就是表演、展示、宣傳。售價高昂,定位模糊,沒有實用性,也不能形成商業閉環。
它既不能像“人”一樣承擔復雜的家務勞動,如洗衣做飯、整理物品,也不能像功能性機器人一樣實用。與掃地機器人、酒店機器人、吸塵器、洗碗機相比,人形機器人似乎是個“雞肋”,什么都做不了。
要改變目前的尷尬境地,宇樹科技有幾個方向可以嘗試。一是明確聚焦垂直場景,打造行業標桿案例,找到具體應用落地的領域。可以選擇工業、安防、教育等3-4個高價值場景,共同開發合作推出防爆、耐腐蝕機器人,適配高危環境作業。二是做好成本控制與商業模式創新,從供應鏈著手,進一步降低機器人售價,降低消費者購買門檻。
即使面臨一些C端用戶的負面質疑,宇樹科技作為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頭部的事實也毋庸置疑。人形機器人“雞肋”,缺乏實用性和功能性是整個行業的通病。但可以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技術的發展,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盡管宇樹面臨一些輿論風波,但整體的發展態勢仍然向好。
2025年5月,王興興在第六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演講中透露,目前包括宇樹在內的人形機器人企業的發展都處于良好狀態,“很多企業訂單都爆掉了。”王興興還稱:“目前宇樹科技所有崗位都非常缺人。”
作為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仍然潛力無窮。
出品人:黃槍槍|直達熱線 13452396140
(請標注公司、職位)
獨到觀點、獨立態度
見證中國商業生態進化、重塑與未來
往期精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