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2日訊為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激活駐濟高校科研資源,推動技術成果市內轉化,5月21日,由山東省創新發展研究院、山東建筑大學、濟南市科學技術局主辦的高校院所高價值技術成果市內轉化專項行動暨技術成果項目路演對接會(山東建筑大學專場)在山東科技大市場舉辦。高校院所、企業及媒體代表約100人參加活動。
活動伊始,山東建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邱立平在致辭中表示,學校一直致力于產學研深度融合,此次活動為校企合作搭建了優質平臺,期待更多成果落地生根。省創新發展研究院科技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鞏耀亮表示,研究院將繼續支持濟南市科技創新工作,推動駐濟高校科研“勢能”加速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濟南市科技局副局長張藍兮表示,濟南市通過政策支持與機制創新,持續推動高校技術成果轉化,2024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926.08億元,連續六年領跑全省。
活動現場,鞏耀亮為山東省智慧建筑與建筑節能重點實驗室(籌)、山東省綠色復合竹木結構重點實驗室(籌)授牌,標志著山東省在建筑領域科研實力邁上新臺階。隨后,山東建筑大學與山東國電投能源營銷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進行了項目簽約,涉及能源、建筑材料、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簽約金額約2500萬元。其中,“一種復合式支護結構、施工系統”發明專利近期以1500萬元價格許可給山東深博巷道支護技術有限公司,創下該校單項專利轉化金額歷史新高,充分彰顯高校科研成果的市場價值與行業引領力。此外,活動表彰了29家在產學研合作中表現突出的校企單位,鞏耀亮、邱立平、張藍兮分別為獲獎企業頒發證書,充分肯定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
活動第二階段,5項高價值技術成果輪番路演。苗紀奎教授的“加氣混凝土復合保溫墻板系統及其施工方法”,著眼建筑節能保溫領域,提供創新墻體解決方案;馬福坤副教授的“高性能相變儲能材料”,在儲能技術上實現突破,為能源高效利用帶來新可能;劉汝鵬教授的“自來水廠智慧加藥技術”,助力水廠實現精準加藥,提升水處理效率與質量;王學剛的“鋼結構防護涂料”,能有效增強鋼結構防護性能,延長使用壽命;周在波的“固廢基海工膠凝材料及高值綠色建材關鍵技術與產業化”,聚焦固廢利用與綠色建材,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這些兼具技術創新性與市場潛力的項目,吸引了現場企業代表的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
此次活動不僅為山東建筑大學與企業之間搭建了高效的技術成果轉化橋梁,也為駐濟高校院所成果轉化提供了示范樣本,對推動濟南市科技創新與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方將繼續深化合作,挖掘更多高價值技術成果,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閃電新聞記者 段嘉琪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