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晚,杭州的一個普通小區樓下,一位9歲男孩靜靜地倒在血泊中,生命定格。
他叫朱某鑫,9歲,圍棋天才。7歲封神,9歲六段,全國冠軍。被無數家長羨慕,被教育機構當作金字招牌,被媒體塑造成“未來的中國圍棋之光”。
可就在這一切光環還沒來得及兌現,他跳了下去。
這不是小說,不是劇本,是一個真實的、正在發生的中國悲劇。
01|他活得像個冠軍,卻死得像個孩子
很多人聽到這個新聞時第一反應是震驚,怎么可能?一個剛剛拿下全國兒童圍棋C組冠軍的孩子,為什么會自殺?
后來細節一曝光,網友們瞬間炸了。
目擊者說,朱某鑫的父親,長期在他比賽失利后當眾毆打他。就連在贏了比賽之后,也要冷嘲熱諷,說他“下得不完美”“配不上冠軍”。
比賽贏了,不準笑;輸了,不敢哭。
他不是一個孩子,他是家長的“項目”,是一臺“圍棋生產機”。眼神早已麻木,照片里從沒笑容,像個沉默的木偶。
這,就是天才少年的日常。
02|你看到的是冠軍,他經歷的是家庭暴力
據報道,這位父親曾有過兩段失敗婚姻,都因暴力收場,經濟拮據,社交圈萎縮。他把兒子的天賦,當成翻盤人生的“唯一希望”。
于是,這個孩子的生活就變成了一部不見血的家庭暴力劇。
練棋十小時不夠?那就十二小時。
輸了棋?當眾打。
贏了棋?罵你下得不夠好。
甚至有一次,在杭州的一場圍棋公開賽后,朱某鑫在拿到冠軍獎杯的那一刻,父親就在眾目睽睽下猛踢他一腳,只因為他“沒有一眼看穿對方布局”。
你以為他是天才?不,他只是太害怕了,不敢輸,只能贏。贏不是榮耀,是求生的手段。
03|“虎爸”不是教育,是犯罪
在這個孩子跳下去之后,有人還在洗地:“父親是為了他好,望子成龍嘛?!?/p>
不,別再侮辱“望子成龍”這個詞。
真正的教育,是理解,是尊重,是陪伴。而不是把孩子當提款機、復讀機和戰斗機。更不是把暴力粉飾成“嚴格”“傳統家風”。
朱某鑫的父親現在已經被警方帶走,但那又怎樣?生命已經沒了。
我們看到太多這樣的父母,把孩子的未來看得比命還重,卻從來沒問過孩子一句:“你快樂嗎?”
04|朱某鑫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一個極端個案,那你錯了。
5月18日,山東一位9歲男孩被父親打死,原因是作業沒寫完。
4月1日,沈陽16歲的數學天才余興建跳樓身亡,留下滿墻競賽獎狀和一句話:“我真的太累了。”
5月15日,浙江某地,一位母親因為女兒上課走神,把她吊打到全身淤青。
這不是個案,這是模式。這種模式的名字叫:
“用愛的名義,毀掉一個孩子?!?/strong>
05|圍棋界、教育界,你們不該裝聾作啞
網友們一邊痛心,一邊憤怒地發問:
“圍棋協會呢?他常年參賽、集訓,你們看不出這個孩子眼神的異常嗎?”
“學校呢?你們天天跟他接觸,聽不出他對父親的恐懼嗎?”
“福建省圍棋隊呢?這個‘最年輕選手’,是你們的榮譽,也是你們的責任!”
別再說“事發突然”“家長隱瞞”。他痛苦的痕跡,是全社會的失察與冷漠。
真正的失敗,不是他沒拿世界冠軍,而是我們沒能保護他活著長大。
06|你拼命培養的,是孩子,還是戰利品?
當今中國家長,有個病,叫“望子成龍病晚期”。
不讓孩子玩,不準他們失敗,不許他們停下來喘氣。
3歲識字,5歲奧數,7歲圍棋九段,10歲劍橋簡歷——你們打造的是精英外殼,失去的是一個孩子完整的童年。
他們只剩一條出路:贏。
贏不了,就跳樓;跳不了,就內耗;耗完了,就“精神死亡”。
你以為你在培養人才,其實你在收割童年。
07|我們要的,不是更多冠軍,是活下來的孩子
朱某鑫不是第一個跳樓的“天才”,但我們有責任讓他成為最后一個。
別再追問他能不能進國家隊。真正該追問的,是這個社會怎么把一個孩子逼上絕路。
別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打壓孩子的自由。真正的“好”,是孩子能健康活著,快樂成長。
別再崇拜“9歲六段”的天賦,學會敬畏“一個孩子哭不出聲”的痛苦。
最后一句話:
一個不能讓孩子安全長大的社會,是沒有未來的社會。
愿朱某鑫,天堂里沒有圍棋,沒有段位,只有真正的童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