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整整三年,俄羅斯打空了自己的國庫,烏克蘭幾乎打光了一代人,兩家都很希望停戰,但又不希望就這么停了。
誰付出的都不少,如果再拿不到利益,那戰爭是不可能停下的,美國假惺惺的說能和談,結果兩次會議都不了了之了,而中國卻做到了美國做不到的事。
俄烏真的能邁向和平嗎?兩國要付出的代價又是什么呢?
和平的影子在哪兒?
這仗一打轉眼三年多,各國是真有點扛不住了,俄烏雙方就不說了,血流成河家園變焦土,旁邊幫腔的歐洲兄弟們,日子也不好過,為了軍援烏克蘭,自家能源缺口老大,戰略上也是七上八下沒個準譜,更別提武庫普遍見了底。
德國國防部年初那報告,簡直讓人笑不出來,炮彈庫存掰著指頭算只夠部隊打一個禮拜,就連先前最起勁的波蘭也開始變調了,外長跟王毅打電話都忍不住吐槽,說倉庫里那些T-72坦克,現在連博物館都惦記著借去展覽呢!
這“貧困”的模樣,難怪歐洲內部琢磨著別再打打殺殺了,想點別的轍吧,這停戰的聲音是一天比一天大,大家心里都清楚,這仗再耗下去誰都落不著好,疲憊和焦慮像烏云一樣籠罩在歐洲上空,大家伙兒都在尋思,這和平的曙光,到底啥時候才能照進來一點?
說起和平,最近這談判桌邊的風向確實有點怪,美國總統特朗普沒上任前那會可是拍著胸脯說,只要他上臺,24小時就讓俄烏停火。結果真讓他去周旋,才發現這事兒比登天還難。
無論是給澤連斯基施壓,還是嚇唬普京,誰都不肯放低那硬邦邦的停戰條件,甚至想讓他倆坐到一塊喝杯茶都費勁,這次土耳其談判,雖然吵得面紅耳赤,好歹是面對面鑼對鑼鼓對鼓地談了,光這點就不容易。
王毅部長在俄烏談判次日就與德國新任外長進行了通話,中國外交把土耳其談判叫和平進程的“初步進展”,王毅外長說這話的時候底氣也足,畢竟中國一直強調自己是勸和促談,跟美歐那套路子不一樣。
有些國家正在琢磨著拉上“南方國家”搞個“和平之友”小組,想攢個局開個俄烏調解會,還不請歐美國家玩兒,你還別小看這些發展中國家,手里攥著的牌可不小,俄羅斯得指望他們買化肥,烏克蘭也盯著非洲國家的糧食大單呢。
歐洲內部早就不是一顆心了
歐洲自家院子里對軍援烏克蘭的事兒,態度也越來越五花八門,德國新上任的總理默茨,就在中德外長通話前放話了,說沒打算給烏克蘭送“金牛座”那種遠程導彈。
這玩意兒值3億歐元要是真停送了,再加上德國在歐盟里頭那地位,保不齊就能帶起一波節奏,間接把烏克蘭再推回談判桌,法國總統馬克龍嘴上倒是熱鬧,一度說要給烏克蘭幻影2000戰斗機,可話鋒一轉又補了句“具體時間再說”。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說話就更不客氣了,直接點破窗戶紙:歐洲花了血本,結果烏克蘭人用著捷克造的炮彈跟俄羅斯人干仗,聽說那炮彈還是捷克從巴基斯坦二手市場淘換來的庫存貨,這不是賠本賺吆喝嘛!
美國的態度就更讓人看不懂了,國務卿這邊說著“歡迎所有和平努力”,那邊大手一揮,又批了一輪對烏軍援,這跟歐洲老百姓日益高漲的反戰情緒比起來,簡直就是對著干。
德國的現狀確實不容樂觀,柏林街頭都開始掛標語了,“暖氣比戰爭真實”,畢竟德國2024年天然氣價格比戰前漲了220%,這可是實打實的民生啊!意大利那邊做面食的也叫苦連天,烏克蘭小麥減產,杜蘭小麥粉價格從每噸280歐元一路飆到750歐元,這日子還怎么過?
東邊日出,西邊雨
俄烏那邊戰事激烈,外長王毅與歐洲大國的通話內容卻不止于此,剛與波蘭外長結束通話不到24小時,王毅又與德國新外長貝爾伯克進行了交流。
在這次通話記錄中,“臺灣”一詞出現的頻率甚至高于“烏克蘭”,王毅明確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不容置疑,他還特別提到了中國當年支持兩德統一的歷史,意在提醒德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應該秉持“禮尚往來”的原則。
這番話明擺著是沖著德國最近在美國的攛掇下,在臺灣問題上老有些出格的小動作去的,德國作為G7的一員,不僅好幾次在G7會議上跟著嚷嚷什么“不允許單方面改變現狀”,還派過軍艦去臺灣海峽晃悠,美其名曰“航行自由”。
這些事哪一件不給中德關系添堵?王毅這次主動敲打,就是要把話說透:臺灣問題,中國一步都不會退。
德國外長的反應很快,表態挺符合中方預期,說德國過去、現在、將來都會死心塌地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愿意做中國可以信賴、靠得住的伙伴,可這話說得再漂亮,關鍵還得看實際行動。
2024年G7峰會那公報,德國可是簽了字的,里頭涉臺的條款就有五處之多,這說一套做一套的溫差,正是中國盯著看的重點,王毅在通話最后那句“相信德方會做出正確選擇”,大家伙兒都聽明白了: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們得瞅著你怎么辦!
中德之間這掰手腕,可不光是嘴皮子功夫,背后是實打實的經濟利益捆著呢,就在兩國外長通話那當口,大眾汽車宣布要在中國安徽再砸25億歐元,可扭頭就在德國沃爾夫斯堡總部裁了2000個崗位。
“東方賺錢西方花”,就算德國工會再不樂意,也擋不住中國市場對德國經濟那沉甸甸的分量,單說2025年上半年,寶馬凈利潤里頭,中國市場就貢獻了差不多六成!
德國經濟離不開中國,這事兒在能源轉型上看得更清楚,貝爾伯克外長在電話里說德國想當“可預測的伙伴”時,還特意拿青島港舉例子,德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十輛里有八輛都是從那兒用滾裝船運過來的。
這些具體的經濟賬擺在這,讓雙方在敏感問題上說話做事,都得掂量掂量,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角色頗為微妙,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有相當一部分轉售給了印度。這種做法被一些歐洲國家批評為“發戰爭財”,充當“能源二道販子”。
然而當能源供應緊張時,這些歐洲國家又不得不通過迂回的方式,從中國購買打折的俄羅斯天然氣,所以國際局勢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未來會怎樣,誰也說不準。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