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動蕩而又充滿希望的年代,有一位老人堅持用自己的雙腳丈量祖國的廣袤疆土,用雙手親自體驗人民的艱難生活。他就是彭德懷元帥。1961年,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彭德懷先后兩次深入湖南老家和基層實地調研。這位當年的總司令放下架子,蹲在田間、走進農舍,切實了解國家和人民的現實處境。
他看到了繁榮背后被掩蓋的荒謬與困境,也見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老帥恪盡本分,將國家和人民的真實處境如實反映給黨中央。那份懷著赤子之心的忠言逆耳,既讓后來者感慨萬千,又令當時有識之士深有體會。老人家深諳如何用樸實的語言直抒胸臆,您能讀懂他梗概中的味道嗎?
1961年9月的一天,彭德懷給毛主席老人家寫了封信,希望拿到批條回老家三個月看看。誰知楊尚坤師傅一傳話,毛主席就爽快地說了,哪怕半年也成。彭帥滿懷期待地回到闊別30多年的老家,頓時就感慨頗多了。一方面是家鄉面目全非讓人驚訝,另一方面人們生龍活虎的精氣神也讓人高興。
跟著當地一把手周小舟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彭帥就來到了自己的老窩烏石寨。這里的干部們可把彭大帥給驚著了,口口聲聲說今年豐收,一個個搖旗吶喊畝產上千斤。彭帥一聽就皺起老臉來,笑著說你們肯定搞錯了,我們這兒土質再好也達不到那個產量。
當晚就讓大伙陪同去實地看看。一行人提著手電筒,翻身越過田壟,找到個種得勉強的地頭。彭帥蹲下身,拔起一簇稈子掂量了半天,說這點玩意兒最多也就500斤產量了。公社的領導一看被拆穿心里直打鼓,哪還有什么話好說。
第二天到了煉鐵廠,彭帥又聽到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報喜,竟然說一年就出鐵640噸了,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啊。彭帥滿臉橫肉,問成本多少錢?對方理直氣壯地說為了多產鐵,不計成本。彭帥眉梢一豎,對著一干人等斥道:你們當家做主人,怎么吃喝住行都成問題了,還大手大腳的亂花錢買這么多鐵有何用?
彭帥在烏石寨待了兩天,緊接著就奔赴了平江。一查就發現外界公布的糧食數據根本就是胡編亂造,工作人員把高年份的收成和低年份的數據故意顛倒了。到底是無心之過還是蓄意行事,彭帥也沒深究,因為他已經明白這只是冰山一角。
回到北京后,彭帥就把這次暗訪的所見所聞連同自己的體會匯總總結,一并呈交給了毛主席。時年已是1961年,毛主席在九中全會上拿捏準確,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與此同時,毛主席也意識到前些年黨內浮夸風盛行,連發出了"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口號,讓大伙都實事求是地下基層看看究竟。
彭帥也是這么想的,所以過了八九個月,他就再給毛主席寫封信要求復命,希望再到地方實地考察考察。這一次彭帥可謂是做足了功課,從中央"借"了一個臨時秘書,專門負責整理調查數據和材料。
這一回到湘潭,彭帥便見到了華老兒。當時歡迎宴上可真是張人家擺了一桌子好果子,锃光瓦亮的鴨蛋還拼成了個精美的太極圖案。看著彭帥連個眼神都沒分給它,直接筷子就把那盤子撥開了,隨手夾了個鴨蛋就往嘴里送。華老兒和其他人見狀還沒反應過來,就聽彭帥酸溜溜地說:"咱別搞這些陋習了,浪費錢還勞民傷財。"華老兒聽罷趕緊笑著表示領會領會。
午后,華老兒就對彭帥說了那話:"從這幾年的實際情況看,您當年可真是看得遠啊。"彭帥聞言只是淡淡地看了華老兒一眼,喝了口水就不再理會,繼續聊別的事了。
晚上回到招待所,彭帥就問隨從的侄女婿:"你可了解華國鋒嗎?"得知對方對華老兒也所知甚少,彭帥就淡然道:"正因如此,他的話要真心的話,那就說明當年的局面著實不容樂觀。"
接下來的日子里,彭帥一刻也沒閑著,白天到鄉下轉,晚上就埋頭整理調查材料。有一天中午,趁隨從們不備,他就偷偷溜到一戶老鄉家,看到鍋里只有黑乎乎的糠粑粑。彭帥連忙塞了一口,淚水就奪眶而出。他想起了從前在舊社會時期討飯度日的艱苦歲月,更加感慨如今新中國雖已當家作主,可人民生活依舊清貧如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