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女士今年52歲,半年前開始頻繁感到疲憊,起初以為是工作勞累,但休息后仍無法緩解。
在家人勸說下,吳女士去醫(yī)院看病,檢查發(fā)現(xiàn)血鉀高達5.9mmol/L(正常值3.5-5.5),血肌酐更是飆升至630μmol/L(女性正常值<84μmol/L),最終被確診為尿毒癥。
追問病史得知,她患高血壓十余年,卻從未規(guī)律服藥,也未定期體檢。醫(yī)生痛心指出:“如果早幾年控制血壓、定期體檢,或許能避免悲劇!”
為什么腎病早期往往被忽略了?
腎臟是人體的“精密濾網(wǎng)”,每天過濾約180升血液,清除毒素、調(diào)節(jié)電解質(zhì)和血壓。然而,腎臟的“代償能力”極強,即使50%的腎單位受損,仍能維持基本功能,這也導致早期腎病往往毫無癥狀。我國慢性腎病患病率高達10.8%,但知曉率不足12%,許多人像張女士一樣,直到腎功能喪失80%以上(進入尿毒癥期)才察覺異常。
醫(yī)生忠告:這些癥狀是腎臟的“求救信號”
當腎臟損傷超過代償極限,身體會發(fā)出以下警示,需高度警惕:
1. 水腫與泡沫尿
眼瞼或下肢水腫:腎臟排水功能下降,鈉潴留導致組織水腫,晨起眼瞼腫脹是典型表現(xiàn)。
尿中泡沫增多:蛋白尿使尿液表面張力降低,形成細密、不易消散的泡沫(類似啤酒泡沫)。
2. 疲勞與貧血
腎臟分泌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導致貧血,引發(fā)乏力、面色蒼白、頭暈。 毒素蓄積抑制骨髓造血,加重缺氧癥狀,形成“越累越虛”的惡性循環(huán)。
3. 夜尿增多與皮膚瘙癢
夜尿>2次/晚:腎小管濃縮功能減退,尿液夜間排泄增多。 頑固性皮膚瘙癢:磷排泄障礙導致高磷血癥,刺激皮膚神經(jīng)末梢。
4. 口氣異味與惡心嘔吐
尿騷味口氣:尿素氮經(jīng)唾液酶分解產(chǎn)生氨味。食欲減退、惡心:胃腸道黏膜在毒素刺激下出現(xiàn)水腫和功能紊亂。
如何預防腎病?
吳女士的悲劇并非個例。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導致尿毒癥的兩大元兇:1) 高血壓:長期未控制的血壓(>140/90mmHg)會損傷腎小球毛細血管,引發(fā)腎硬化。2)糖尿病:高血糖導致腎小球高濾過,最終發(fā)展為糖尿病腎病(占尿毒癥病因的30%-40%)。
國際腎臟病學會建議: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應每3-6個月檢查尿常規(guī)、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早期發(fā)現(xiàn)腎損傷。
結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腎臟病變也是如此,吳女士的病例警示我們:忽視高血壓管理、漠視身體信號、忽視體檢,終將付出沉重代價。定期篩查、及時干預,才能讓“沉默的腎臟”遠離尿毒癥的陰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