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昊天
熱帶森林是應對極端氣候的重要屏障,但在人類活動和自然災害的共同作用下,一些地區的森林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最新研究顯示,2024年,全世界共有6.7萬平方公里森林被毀,面積相當于比利時國土面積的兩倍多。
根據“全球森林觀察智庫”近日發布的數據,2024年全球森林損失面積比2023年多出80%。“這種程度的破壞在過去20年里從未出現過。”該組織聯合主任伊麗莎白·戈德曼表示,“這是全球性的紅色警報”。
印度NDTV網站在相關報道中提到,去年,火災首次超過農業活動,成為導致森林被毀的首要原因,火災引發的森林損失接近全部損失的一半。隨之而來的是超過3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比印度全年的化石燃料排放量還要高。
來自美國馬里蘭大學等機構的科研工作者表示,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導致野火愈發難以控制。同時,在巴西等南美國家,燒掉植被為農業和畜牧業騰出土地的做法仍然很普遍,生長了數千年的原始森林不得不為棕櫚油、大豆、牛肉和木材讓路。
其他地區的情況喜憂參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地的森林損失面積同比下降,但剛果(金)和剛果(布)等地的情況明顯惡化。馬里蘭大學專家馬修·漢森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指出,東南亞出現了積極進展,但拉美和非洲的情況有所反復,凸顯相關保護政策必須具有連貫性。“如果你重視環保,那你必須不斷取得進展。”
受化石燃料消耗及厄爾尼諾現象影響,2024年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高出約1.55攝氏度。森林火災導致的碳排放會進一步加劇這種趨勢。人們擔心,亞馬孫等地區的森林一旦超過“臨界點”,就會陷入不可逆轉的衰退,甚至從熱帶雨林永久轉變為稀樹草原,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將遭受嚴重威脅。
在這樣的背景下,預計于今年晚些時候在巴西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顯得更加重要。本屆會議上,預計會提出通過資金激勵各國保護熱帶森林的提案。“希望看到各國在引入更好的資金機制方面取得進展。”世界資源研究所全球森林觀察主任羅德·泰勒告訴英國路透社,目前,濫伐森林的情況仍較為普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