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最近幾天,烏克蘭軍隊主力精銳北約親訓旅、第47機械化旅“瑪古拉”營的營長亞歷山大·希什恩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帖宣布辭職。
希什恩的辭職理由是,烏軍總指揮部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指揮嚴重無能,應該對戰敗負全責。希什恩在帖子中艾特了烏軍總參謀部的官方賬號指責說:“我希望你們的孩子也能加入步兵部隊并執行你們下達的任務”。
一、情緒崩潰?
也許親烏人士會說這是孤立偶發事件,沒有什么特殊意義。
其實不然,極端反俄立場的烏軍第12“亞速”特戰旅前參謀長博赫丹·克羅特維奇也發帖回應希什恩的言論,強調說,希什恩這位營長并不是因為庫爾斯克突出部之戰而辭職的,而是被最近的喬特基諾式自殺突破邊境的行動而情緒失控的!
所謂“喬特基諾”式自殺行動,指的是5月14日,烏克蘭軍隊在被俄軍逐出庫爾斯克后,又分兩路反攻入庫爾斯克境內,其中一路占領了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喬特基諾鎮部分地區。烏軍使用火炮和無人機對喬特基諾村進行大規模空襲,在火炮和無人機掩護下,由雷日夫卡越過邊界,進入俄羅斯境內與俄軍作戰。
然而,烏軍的攻擊完全可以稱為自殺式行動,遭到俄軍炮火打擊后撤回本土,丟下一地尸體。烏軍多次嘗試突破俄軍防線,遭遇密集炮火和無人機攔截,導致掃雷車、坦克等裝備損失。
在烏軍指揮部的部署下,目前烏軍集中了部分部隊準備繼續進攻喬特基諾-新普特地區。
烏軍進攻無果,而俄羅斯庫爾斯克的部隊卻向蘇梅州發起進攻,形成局部突破,突破了烏軍防線。
這正是烏軍精銳部隊指揮官亞歷山大·希爾申憤怒辭職的原因!
二、無獨有偶!
亞歷山大·希爾申說:“基輔對前線形勢的評估與現實相差甚遠,沒有考慮到部隊的實際能力。我從來沒有接到過比現在這個領域更愚蠢的任務。我有一天會告訴你細節,但是愚蠢的人員損失,在愚蠢的將軍面前顫抖,只會導致失敗。他們所能做的就是譴責、調查、施加懲罰!”
第47 獨立機械化旅“馬古拉”在 2023 年夏季烏克蘭“反攻”期間開始聲名鵲起。從那時起,這支部隊就被認為是烏克蘭武裝部隊最“受媒體歡迎”和最活躍的旅之一。
然而,隨著前線戰事不利,烏克蘭軍隊內部,包括指揮層,公開批評戰況的言論越來越多,這預示著烏軍軍隊內部的關系緊張,還存在指揮和控制的風險。
亞歷山大·希爾申認為,在別爾哥羅德州邊境地區發生的事情不能說是正常的。
在3月初庫爾斯克戰役慘敗之后,4月7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布烏克蘭軍隊已經進入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開展軍事行動。
澤連斯基宣布的消息屬實,然而進攻的烏軍除了丟下尸體和裝備之外,一無所獲。
烏克蘭武裝部隊第47旅參與了突破別爾哥羅德地區邊境的行動,襲擊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地區的波波夫卡和杰米多夫卡村莊。
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烏軍這次行動的意義。
這就是烏軍基層炮灰最反感的政治仗。
三、明星部隊也撐不住!
第47旅是烏軍唯一按北約標準組建的明星部隊,配備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M2“布拉德利”步兵戰車及德制“豹2”坦克,火力覆蓋范圍遠超俄軍同級部隊。
不過這支部隊的士兵普遍缺乏北約式協同作戰訓練,低級軍官多為戰前招募的未受訓青年。
2023年4月上任的旅長薩克中校僅3個月即因“戰術僵化”被撤換。2023年9月的繼任者帕利上校強迫狙擊手、迫擊炮手充當步兵突擊隊引發輿論嘩然。
2023年10月,第47旅為填補傷亡缺口,強行征召未完成基礎訓練的新兵和女兵,導致奧切列季諾鎮防御戰中,單日傷亡人數超過此前四個月總和,該旅一名女兵拍攝的“全員陣亡前控訴視頻”引發國際輿論震動。
2024年2月,在阿夫杰耶夫卡戰役中,第47旅損失14輛坦克(占總數45%),剩余坦克被迫轉為防御用途。主要是因為在戰斗中缺乏步坦協同意識,經常單車突進方式沖擊俄軍防線,遭到迎頭痛擊。
2024年7月哈爾科夫反攻中,第47旅被要求以1:5的兵力比強攻俄軍“蘇羅維金防線”。指揮官帕利上校將步兵連拆分為5人小組,沿10公里正面同時發起沖鋒,導致單日陣亡率達37%(142人/380人),創烏軍單日傷亡紀錄。
2024年11月,為了配合澤連斯基赴美爭取軍援,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命令第47旅在庫爾斯克邊境發動“象征性突襲”。47旅以300人傷亡代價占領了3個無人村莊,俄軍未損失任何固定陣地。
這次行動直接被北約評價為“用美國援助的艾布拉姆斯M1坦克換取宣傳效果”。
2025年2月,烏軍情報總局指控第47旅第2營營長與俄軍“暗通款曲”,未經審判即將其處決。后續調查發現,這個指控實際上是因為這個營長拒絕執行自殺式偵察任務。
2025年3月,烏軍高層要求第47旅在TikTok直播“摧毀俄軍指揮部”的行動。該旅被迫放棄隱蔽推進戰術,改用明渠穿插,遭到俄軍自殺式FPV無人機群鎖定,單日損失了2倆M113裝甲車和45名士兵。
在烏軍高層的要求下,第47旅無端送命的戰士多達千人,對高層的恨意早已是滔天烈火。
四、戰爭為了表演!
實際上不只是第47旅,很多烏軍部隊都被澤連斯基的面子作戰摧毀。
2024年7月,烏克蘭兩棲部隊試圖強渡第聶伯河切斷俄軍后勤。首波次5艘登陸艇即被“鎧甲-S1”防空系統擊沉。烏軍士兵被迫涉水登陸,俄軍狙擊手利用熱成像儀鎖定目標,單日擊殺187人。
幸存士兵在TikTok發布視頻哭訴:“我們像靶子一樣被收割!”
澤連斯基要求將此戰包裝為“第聶伯河奇跡”,但北約軍事顧問在報告中直言:“這是近年來最愚蠢的兩棲作戰,損失超過任何戰略價值。”
2025年2月15日,烏軍東部戰區第15突擊旅士兵因不滿高層命令發動兵變,原因是指揮官要求全副武裝士兵在-35℃環境下連續行軍20小時,導致23人凍傷截肢。烏軍士兵代表提出停止強攻俄軍防線的訴求。澤連斯基被迫派國家安全局特種部隊鎮壓,造成至少147名士兵死亡。
烏軍總參謀部以叛國罪處置,3名烏克蘭軍官被擊斃。
時至今日,隨著烏軍在前線不斷節節敗退,像亞速營以及第47旅這些極端反俄的武裝也已經軍心渙散。這已經呈現出烏軍的體系性深層危機。
在戰略層面,澤連斯基政權一直將加入北約的政治目標凌駕于軍事邏輯,導致精銳部隊淪為炮灰宣傳品。
2024年烏軍逃亡人數突破10萬,幾乎沒有人愿意重回前線。
北約內部文件顯示,目前對烏軍指揮能力的評分已從A級降至D級。
這樣的軍隊如果能擊敗俄羅斯,那似乎突破了所有的戰爭規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