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黑龍江省伊春市舉行,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在活動致辭中介紹,我國大熊貓、雪豹、東北虎、藏羚羊、亞洲象等一批旗艦物種野外種群數量持續保持增長態勢,森林覆蓋率超過25%,是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魚翔淺底、江豚逐浪成為常態。
于會文介紹,我國著力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創新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有效保護超過30%的陸域國土面積,大熊貓、雪豹、東北虎、藏羚羊、亞洲象等一批旗艦物種野外種群數量持續保持增長態勢。穩步推進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建立異位保護和原生境保護相結合的種質資源保護體系,長期保存農作物、畜禽、林草等實物種質資源超300萬份。深入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山水工程”“三北”工程、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在全球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雙縮減”,森林覆蓋率超過25%,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魚翔淺底、江豚逐浪成為常態。
在強化生物多樣性監督管理方面,于會文介紹,我國建立“53111”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體系,強化對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紅線等重要生態空間人為活動的監督。持續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綠盾”專項行動,遏制破壞生物多樣性行為。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聚焦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等重點任務,組織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織密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網。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構建了由綜合法、區域法、要素法組成的“1+4+N”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體系,起草完成《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頂層設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更新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組織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可以說我們從法律法規到政策行動、從目標設計到項目落地都作出了細致安排。
此次宣傳活動的舉辦地伊春是重點國有林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擁有400萬公頃林海,森林覆蓋率83.8%,被稱為“林都”,1390余種植物、330余種野生動物在這里與人共生共榮。白頭鶴種群由2014年的90只發展到現在150只左右,紫貂種群由2014年的50只發展到現在120只左右,秋沙鴨種群由2014年的170只發展到現在280只左右,2024年以來已發現東北虎蹤跡9次。
“我們今天所處的小興安嶺,就是東北虎在中俄之間自由遷移比較頻繁的區域之一。黑龍江積極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制度保障,著力建設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龍江樣本’?!庇跁慕榻B,在幫助發展中國家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中國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首批支持了9個項目,覆蓋6大洲15個發展中國家。目前正在開展第二批項目的遴選工作。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共同愿景。于會文表示,下一步要強化科技支撐,履行好生態保護修復統一監管職責;完善協調機制,強化責任落實,破解重點難點問題;深化國際合作,推動“昆蒙框架”落實,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
編輯/馬曉晴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