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5月22日電 題:60余國外賓齊聚云南 共議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發展
新華社記者熊軒昂、吳閆
5月20日至22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國際熱帶農業中心聯盟聯合舉辦的第三屆國際農業生物多樣性大會在云南昆明舉行,來自60余國的800多名農業部門、科研機構及國際組織代表齊聚春城,共同探討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發展之道。
多名參會嘉賓表示,中國為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發展提供了良好范例,各方應共享經驗成果,攜手推動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事業。
凝聚共識,共議農業生物多樣性發展路徑——
農業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農作物、牲畜、微生物以及與之共生的生態系統。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楊振海表示,農業生物多樣性系統不僅為人類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更通過遺傳資源的多樣性保障了農業系統的韌性和適應性。
“目前全球面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挑戰,農業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國際熱帶農業中心聯盟副主任瑪塞拉·金特羅說,中國在農業生物多樣性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其將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為全球貢獻了中國方案。
深化協作,共享農業生物多樣性發展經驗——
本屆大會圍繞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理論研究、實踐應用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3天時間內舉辦40余場主題報告、15場邊會,各國代表在經驗分享環節積極發聲,為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發展注入新動力。
老撾農林部副部長占塔坤·布拉潘說,中國的農業技術處于世界領先位置,在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提升糧食產量等方面為各國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模版。
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浙江湖州?;~塘系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會場外,各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案例展區吸引了不少外賓的目光。
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研究員伊麗莎白·富爾尼曾多次前往云南元陽調研,她在展區和同伴分享自己在元陽梯田的發現,“當地在水稻品種保護與推廣上取得顯著成效,實現可持續的農業發展,值得世界各國學習借鑒”。
聚焦未來,共繪農業生物多樣性發展新藍圖——
從印度新德里到意大利羅馬,再到中國昆明,三屆國際農業生物多樣性大會見證了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事業的蓬勃發展。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大會在當日的閉幕式上發布農業生物多樣性昆明宣言,為未來一段時期的農業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護和利用行動提供明確指引。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說,中國在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未來將緊盯農業綠色發展、國民營養健康,通過更加廣泛的合作和科技創新,不斷提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水平。(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