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曹英 尹琳岑
2024年,山西全部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多項指標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同時,實施近三年的“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今年年底將全面竣工、驗收、投運、達效。
5月22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就山西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進行介紹。
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七年連降
發布會上,山西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保護監察專員樊占春從六大方面,介紹了山西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其中,環境空氣質量中PM2.5平均濃度達到36微克/立方米,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2.7%,已經連續四年每年下降1微克。此外,還有多項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面對愈發向好的環境空氣質量,山西如何持續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高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針對夏季容易導致O?污染的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扎實開展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持續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加快推進焦化行業和水泥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著力加強太原盆地、汾河谷地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持續推進重點工業園區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有序推進太原盆地、臨運盆地清潔取暖改造。
同時,聚焦空氣質量排名靠后的重點城市,突出“一市一策”精準管控,常態化開展走航巡查;全力提升清潔運輸水平,加快推進鋼鐵、火電、焦化、煤炭、建材等重點運輸企業車輛新能源替代;強化大氣環境閉環管理,充分運用在線監測、組分監測、走航監測、激光雷達、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完工率65.6%
“去年,我們堅持‘治’‘管’并重,一體推進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不斷改善水環境質量。”樊占春表示。
在“治”的方面,山西大力推動“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目前,285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完工率65.6%。推動84個工業園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實現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動態清零。深化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3730個入河排污口納入監管平臺。
在“管”的方面,山西綜合運用無人機、無人船、溯源監測等技術,加大對突出問題的排查整治力度。大力推動黃河干流流經縣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建立黃河干流晉陜段水質聯防聯控機制。推動朔州市桑干河成功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樊占春表示,“十五五”時期,山西水生態環境保護將從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流域要素協同治理轉變。以美麗河湖建設為統領,科學編制山西省實施方案,細化構建指標體系,加快打造試點示范樣板,助力美麗山西建設。
生態修復改善脆弱底色
面對生態本底脆弱現狀,山西統籌推進系統治理。第四次山西省五年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結果顯示,全省21.5%的生態系統質量等級提升,超出全國均值9.83個百分點。
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負責人石振龍表示,2024年,山西累計完成234個關閉搬遷企業歷史遺留地塊的土壤污染管控;完成133個地下水型飲用水源、799個化工園區、垃圾填埋場等地下水污染源和2194個閉坑煤礦礦坑水的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在此基礎上,指導11個地市完成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
“下一步,山西將科學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推進‘兩山七河五湖’生態修復,打好‘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深入開展采煤沉陷區和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強化山西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扎實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共同繪就三晉大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山西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李彧星說。
圖片來源:山西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