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眸娛
2025年芒果春季招商會上,最受矚目的無疑是老牌周播綜藝《天天向上》的回歸。
2015年,十年之前,汪涵對湖南臺的一位領導說:“《天天向上》和《快樂大本營》成為湖南衛視的一雙腳,如果你一雙腳站不穩了,你的臉就撲街了,你這雙手揮舞著的拳頭也就沒有力量了。”
一語成讖,2022年元旦,《快樂大本營》結束了長達24年的播出歷史,同一年《天天向上》也畫上了句號。但相比于《快樂大本營》借《你好星期六》的殼“重生”,《天天向上》真真切切和觀眾分別了三年。
三年過去了,《你好星期六》逐漸步入正軌,而《天天向上》也終于出現在了芒果2025綜藝片單中,芒果的“一雙腳”正在嘗試重新站穩,只不過一只腳已經換上了新的鞋子,而另一只腳似乎還有些踉踉蹌蹌。
被拋棄的《天天向上》
《天天向上》的停播其實在意料之中。
2021年,負面輿論頻出的芒果有了風雨欲來的趨勢,這一年10月,《快樂大本營》宣布將進行升級改版,同一時間《天天向上》也開啟了改版計劃,從娛樂脫口秀朝著文化公益節目轉型。
而這一轉型方向,為《天天向上》多續了一年命。
相比于《快樂大本營》改著改著就沒影了,于2022年元旦被《你好星期六》徹底取代,《天天向上》的改版,從定位和內容呈現上看是成功的,降低娛樂性,聚焦傳統文化交流,是一檔契合主流價值觀的綜藝節目。
但即便改版成功暫時保住了《天天向上》,頹勢也已經無法挽回了。
一方面是市場號召力持續下滑,無論是收視率還是網播數據都已經難負芒果王牌綜藝的美譽。
根據CVB數據,2021年的最后兩周,《天天向上》的收視率僅為0.4%左右,在地方衛視中已經難以擠進前列。到了2022年上半年,《天天向上》的網絡播放量未能擠進云合全網電視綜藝有效播放TOP20,而剛開播的《你好星期六》已經能夠位列第11名了。
另一方面是商業化困境難以解決,為芒果廣告業務營收做出貢獻有限。
巔峰時期的《天天向上》可以說是湖南衛視的“錢袋子”。2011年,《天天向上》以1.3億的冠名費力壓《快樂大本營》,拿下臺內“標王”。2015年特步以2.5億高價再次冠名《天天向上》,同比2014年冠名費實現了翻倍。但在2020年,《天天向上》其實已經出現過幾期節目沒有贊助的情況,2022年連續多次更換冠名商,到節目停播前幾個月已經徹底失去了冠名商。
在最后一年里,《天天向上》處于“沒名又沒錢”的狀態,存在感越來越低,節目組其實也做過不少努力。
比如王一博退出主持團隊后,節目少了流量擔當,就邀請了當時人氣正旺的丁真,且他自身文旅宣傳大使的身份也與節目定位相契合;“天天兄弟”僅剩汪涵后,節目組大膽斷臂求生,拋棄了這一IP品牌,引入了潘粵明、沙寶亮、胡海泉等新嘉賓,打造新的“天天New-tro兄弟團”......
但顯而易見,《天天向上》嘗試自救的舉措沒能挽救頹勢,在節目宣布開啟改版計劃的一年后,再次以升級改版為由停播,這一別就是三年。
2025年,《天天向上》終于等到了“回歸”的好消息,但芒果為何會重拾曾經被市場淘汰的《天天向上》呢?
為何重拾《天天向上》?
一檔曾經被市場淘汰的綜藝,還有重新回歸的必要嗎?
《快樂大本營》的離開帶著“被動終止”的意味,從節目停播后,芒果又推出了同類型的《你好星期六》就能看出來,這類娛樂周播綜藝并沒有被市場放棄。如今《你好星期六》的收視率、網播數據在整個綜藝市場仍然數一數二,也再次印證了這一觀點。
但相比之下,《天天向上》退出綜藝舞臺可以看作是市場的選擇,收視率暴跌、招商困難就足以證明,節目存在的必要性被持續削弱。
所以在芒果宣布重啟《天天向上》后,不少網友暴言“零個人想看,不如把《快本》重新抬回來”,一則是因為“快樂家族”還有合體的可能,而“天天兄弟”基本無望,二則是互聯網抽象之風盛行,《快樂大本營》最近呈現出翻紅的趨勢。
對于觀眾而言,《快樂大本營》的回歸或許更值得關注,但對于芒果而言,同類型的《你好星期六》已經逐漸站穩了腳跟,并培養出了核心觀眾,從受眾群體、類型賽道、宣發職能等多個層面來看,《快樂大本營》回歸的必要性并不大。
而《天天向上》則恰好相反,或許觀眾的期待值并不高,但對于現階段的芒果而言,目前還未有替代品的《天天向上》更值得放手一搏。
一是目前綜藝市場以季播為主流,全年周播綜藝較為稀缺,電視臺、互聯網平臺基本沒有頭部周播綜藝,唯一一部存在感較強的就是《你好星期六》。
相比于季播,全年周播綜藝能夠為觀眾提供長期的陪伴,在培養用戶粘性以及忠誠度方面其實存在天然的優勢,但全年更新導致節目內容體量和制作難度較大,周播形式逐漸退出了綜藝市場,周播綜藝賽道較為空白。
從市場需求層面來看,周播綜藝仍然大有可為,騰訊視頻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空白,打造了年番綜藝《毛雪汪》,而老牌周播綜藝《天天向上》的回歸,無疑能夠助力芒果爭奪綜藝市場份額,拉動芒果TV會員用戶的提升。
二是從內容層面來看,雖然《天天向上》的文化公益性質消解了娛樂性,但節目自帶的脫口秀屬性與文化交流特色,在綜藝市場上確實是獨樹一幟。
尤其是現階段脫口秀成為熱門賽道,騰訊視頻的《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愛奇藝的《喜劇之王單口季》以及優酷的《火星情報局》,三大平臺都擁有具備一定市場影響力與核心受眾的脫口秀IP,但芒果在脫口秀賽道未有頭部節目誕生。
對于在綜藝市場保持領先地位的芒果而言,脫口秀是一塊需要補齊的短板,而兼容了傳統文化、公德禮儀內容的《天天向上》,同時又能夠打造出差異化的脫口秀內容,進一步夯實芒果在綜藝市場的領先地位。
客觀來說,從內容和形式上看,《天天向上》都有其自身的價值,被芒果重新拾起倒也不算意外,但回歸后能否取得理想的市場反饋,確實還是一個未知數。
一雙腳能重新站穩嗎?
在2025年綜藝片單中,芒果將《你好星期六》和《天天向上》放在了醒目的最上方,凸顯出兩檔全年周播綜藝作為芒果“一雙腳”的重要地位。
走進第三年的《你好星期六》雖然仍未達到《快樂大本營》的高度,但綜藝市場頭部的地位仍然無法撼動。事實上進入網播時代,電視綜藝影響力大不如前也是正常現象,《你好星期六》能夠達到如今的成績已經是超出預期了。
因而芒果的“一雙腳”能不能走得穩,現階段主要問題集中在即將回歸的《天天向上》身上。
巔峰時期《天天向上》的成功之處在于,打造出了“天天兄弟”IP和差異化特色內容,而這兩點實際上也是節目能否重現輝煌的關鍵。
“天天兄弟”作為與“快樂家族”齊名的兩大主持天團,人員組成相對更靈活,早期的天天兄弟并非都以主持人為主業,團隊也沒有完全固定下來,后期更是經過多次重組“換血”,所以在凝聚力與影響力上始終不如快樂家族。
但這種靈活配置的優勢在于,只要主咖汪涵存在,就很容易形成團隊感,可替代性強并不完全是缺點。一個例子,謝娜因為懷孕暫別《快樂大本營》,節目效果明顯有所下降,但《天天向上》主持團隊幾經更換,所受影響并不算大。
即將回歸的《天天向上》如何圍繞汪涵打造一個主持團隊,重塑“天天兄弟”的IP價值,是需要節目組思考的問題,如果僅限于簡單引進當紅流量顯然是治標不治本,培養家族感、團隊感,提升IP價值才是關鍵。
另一大問題則集中在內容上,《天天向上》停播前轉型文化公益節目顯然不太行得通,收視率連連下滑,三年過去了,究竟是繼續堅持這一發展方向,還是回歸早期娛樂脫口秀的定位,顯然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堅持走文化公益路線,不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市場反饋,畢竟三年前就已經驗證過了,但如果選擇側重娛樂性內容,就難免會失去自身的差異化定位,如何平衡好娛樂和文化,是《天天向上》內容制作的重點。
《天天向上》的回歸是一個注定艱難的挑戰,芒果的“一雙腳”想要走穩并沒有那么簡單,還需要更長期的磨合,但對于尋找增量用戶、堅持長期主義的芒果而言,重拾《天天向上》是值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