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在微博透露,小米自主研發的玄戒O1旗艦芯片已經大規模量產,將搭載到高端手機和超高端平板上。
關于該芯片的“自研”,在網上引起不少質疑,甚至有人惡毒地將其和“漢芯”造假關聯。
我是 相信該芯片是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因為在芯片的設計方面,我國與領先者的差距已經很小了,芯片的瓶頸在制造和封裝測試。曾經OPPO旗下的哲庫也是要研發手機芯片。現在研發團隊的技術更加成熟,國內也有多個團隊具備了3nm芯片的設計能力。小米的魄力在于下決心巨資投入芯片的設計研發,投巨資流片,而且敢于將其用于即將發布的高端手機和平板上。
不過,我建議小米在使用“全自研”時要慎重。去年年初,小米汽車稱,全棧自研壓鑄設備集群。這個自研就有點水。生產線要保持節拍,通常需要大量的非標設備。這些設備大都由技術人員自主設計,但離不開其他企業或機構的專利、技術和核心部件的支持,例如壓鑄機。
同樣宣傳出現在小米昌平手機工廠。
我不懷疑小米手機工廠的自動化程度,但覺得這么說設備和軟件的自研率并不合適(上圖下方的宣傳圖放大)。
我去過中興通訊、榮耀的手機工廠,也參觀過聯想的自動化工廠,中興通訊、聯想不僅自己用,還對外輸出全套的自動化生產線,兩家都提獨立自主,但很少談“自研率”。
這里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因,現在的產業分工非常細,一個先進的工廠,需要用到多家公司的核心技術,這些公司包括國內和境外的企業,“獨立自主可控”,非常重要,但不是要全盤“獨立研發”。
近幾年,小米研發投入大幅增加,自主研發了不少領先技術,這些大力宣傳“自主研發”沒錯。但將“自主研發”泛化,將一些合作研發甚至基于他人核心技術的定制化改造,都說成自主研發,并不合適,而且會影響到真正自主研發部分的聲譽。
附:幾個公司2024年的研發投入(摘自各公司年度報告):
華為:研發投入1797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20.8%。
中興通訊:研發投入240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9.81%.
小米集團:研發投入241億元,占營業收入6.59%。
美的:研發投入240億元,占營業收入3.99%。
格力電器:研發投入71億元,占營業收入3.7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