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政策不能過激,中國籃球需要平衡
隨著小布朗舉起最有價值球員的獎杯,鮮花中,2024-2025的CBA聯賽結束了,一個時代卻從此開始。什么時代?外援主導中國籃球的時代。
坊間已經流傳,下個賽季有意于4節8人次。而且,歸化球員不算外援。這樣,財大氣粗的俱樂部很有可能每節有一個歸化加兩個外援在賽上打球。好嗎?聯賽的聚光燈下,閃爍著各色皮膚,而黃皮膚大概率占比會越來越少。
當年,這個聯賽最終的FMVP,外援是無權享受的。后來,專門設了兩個最有價值球員,一個給國內,一個給國外。現在,歸于單一,口號冠冕堂皇,國際聯賽就要在國際范,誰是最有價值就給誰最有價值,不要分什么外援和國內。你看人家NBA就是這樣。
當初,馬布里就是因為外援身份,沒有拿到最有價值球員獎。有人就指責我們格局不夠。而今天,你格局夠了,可中國的聯賽,最有價值成全了美國人布朗,國內球員全部陪跑,細想起來,多少有點諷刺。
個人感覺,你中國的籃球和美國的籃球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學習沒問題,可你整整搬照是不是就有點過了?全明星照搬、扣籃照搬、三分照搬,甚至是技巧大賽也照搬。這不純粹是東施效顰嗎?你效的來嗎?
美國籃球本身就是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籃球,NBA本身就是國際聯盟,他高屋建瓴,引領世界籃球之潮流。包容并蓄,選一個國際球員為最有價值,這完全可以。以美國籃球本身的功底,偶爾會有某個國際球員被認為最有價值。而最終,還是美國本土球員實至名歸。為什么?當然是實力所在。再強大的國際球員,也淹沒不了美國本土球員的光輝。
中國籃球行嗎?在亞洲你都難稱一流。你卻要照搬世界頂級的美國籃球?而且,你照搬的多是形式,而無實質。
想要有格局,你先得有實力,一個銅板都掏不出的窮鬼,你想去接濟天下受苦人?你憑的是什么呢?永遠要記住,偉人的話:洋為中用!所有的引進都要視中國的國情而言,都要改造消化,最終達到提升中國的目的。
想一想,一個布朗在美國頂多算個二流。可三個這樣的組合,在我們CBA打球的話,還有國內球員什么事嗎?那么,中國的聯賽還是中國的聯賽嗎?
于是,有人說,兩個外援都打不了,你怎么到國際賽場上去打五個外援?這話粗粗一聽是有道理。可不要忘了我們籃球的現實,一切不顧現實、脫離現實的說法都是錯誤。而現實就是一個美國二流球員就打爆了我們的聯賽,如此羸弱的中國籃球你非要他上臺與泰森去拳擊,這不是激進是什么?
任何事不要今天東,明天西,從不準外援評最有價值到隨便評最有價值。都不符合CBA的現實,這樣將失去平衡,中國籃球會被淹沒。
聯賽需要管理也需要引導,你向那個方向去引導?特別是這外援政策缺少細則,什么樣的外援都適合我們中國的聯賽嗎?一個弗老大,吸毒吸的都站不穩,引進后,持球都失誤,純粹的洋相。不是教訓?
不僅考慮他的名氣,技術,也要考察和了解,這個外援的脾氣、品行等等。不適合我們國情和聯賽風格的,不管技術如何,不能引進。如迪亞洛,給中國聯賽帶來的沒有一絲好的東西,本屆聯賽出現的許多負面狀況是與他的影響有關的。
不顧一切的引進,不計一切后果的引進,都是外援政策中激進的部分。沖擊的是聯賽,影響的是中國籃球。
體育的終極目的,不是錦標。而是超越自我,突破極限的人類征程。當我們黃種人,由于某種自然的原因,在強度較大的體育項目上有些落后時,我們必須正視這一現象,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長。
過于激進的外援政策,對中國籃球是傷害。如何平衡,的確是管理者的難題,但卻是必要的。
體育競技最終的榮譽感是需要認同的,當五個黑皮膚的外援,為中國隊捧起某個獎杯時,國人的認同感會存在嗎?尤其是體育競技帶來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還有多少份量呢?
外援只能錦上添花,絕對不能越俎代庖,否則,一切都會變味!如何平衡?那是管理者的事,是他們的智慧所應該解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