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導報報道,近期,在賴清德上任一周年之際,馬英九公開對其施政表現表達不滿。與此同時,賴清德在兩岸關系上的態度也出現微妙變化,大陸方面則迅速作出回應,各方舉動引發廣泛關注。
臺灣(資料圖)
在賴清德就職滿一年的當天,他的表現與以往大相徑庭。據《聯合早報》消息,賴清德在島內舉辦的就職周年演說中,幾乎未提及兩岸關系。在隨后的記者采訪環節,他才表示,只要有“對等尊嚴”,樂意與大陸合作。但他所謂的“對等尊嚴”,本質是變相的“兩國論”,是其“臺獨”立場的隱晦表達。回顧過往,賴清德在公開演講中常大肆宣揚對抗性言論,立場激進。如今態度軟化,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臺媒公布的最新民調給出了部分答案。數據顯示,高達51%的民眾對賴清德施政一年來的表現感到不滿意,在兩岸問題上,反對其做法的民眾比例更是達到53%。這表明島內民眾逐漸清醒,認識到民進黨當局“以武拒統”“倚美謀獨”的行徑不切實際,且讓普通民眾承擔后果。面對如此民意,賴清德不得不調整策略,試圖轉移民眾視線。
臺灣(資料圖)
另一方面,大陸方面的威懾也讓賴清德有所忌憚。在賴清德發表一周年講話前夕,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直指其上臺一年來“惡行累累”,揭露其“賣臺害臺”、破壞臺海和平的種種罪行。國臺辦也明確表示,“臺獨”翻不了天,成不了事。在此情形下,賴清德為避免刺激大陸、防止臺海局勢進一步升溫,選擇在講話中避談兩岸關系,態度相較于以往明顯收斂。
而在同一天,許久未發聲的馬英九再次“出山”。在“賴清德執政一周年研討會”上,馬英九對賴清德提出批評。他指出,賴清德上任一年來,島內只見“復議、‘釋憲’、罷免、內斗”等負面動作,令人痛心。尤其在面對國際局勢變化時,如特朗普發動全球關稅戰,臺當局應對不力,任由臺積電搬至美國,對民心沖擊巨大。此外,馬英九還批評賴清德就任后提出的“新兩國論”“境外敵對勢力說”等“去中國化”荒誕動作,嚴重傷害兩岸人民感情,造成兩岸關系緊張。
臺灣(資料圖)
針對這些問題,馬英九對賴清德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呼吁賴清德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與大陸的各項往來,保障人民安全、福祉與權益。這一建議旨在推動兩岸在經濟、文化等多領域交流合作,促進臺海局勢健康穩定發展,同時也表達了對賴清德當局否認“九二共識”的不滿;二是鑒于今年是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80周年,馬英九希望臺當局舉辦紀念與追思活動,強調臺灣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讓民眾銘記先輩為臺灣回歸所做的努力與犧牲;三是要求賴清德立即停止斗爭在野黨,停止激化社會對立的“大罷免”,呼吁其放下黨派之爭,將重心轉移到經濟民生領域,為臺灣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對于賴清德的表態,國臺辦迅速作出回應。5月20日,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賴清德的講話換湯不換藥,仍堅持“臺獨”立場,走“倚外謀獨”“以武謀獨”的錯誤路線,其所謂“對等尊嚴”的對話前提,不過是兩面手法、枉費心機。這一回應清晰表明,大陸早已看穿賴清德的本質,對其“臺獨”行徑不會有任何幻想。
從此次事件可以看出,馬英九的呼吁代表了島內部分希望兩岸和平發展的聲音,與賴清德的“臺獨”路線形成鮮明對比。而大陸的正面回應,更是向賴清德當局以及國際社會傳遞出強烈信號:“臺獨”絕無出路,任何企圖分裂自己國家的人都將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在當前臺海局勢下,賴清德當局應認清形勢,順應民意,停止“臺獨”分裂行徑,回到兩岸和平發展的正軌上來。否則,必將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沉重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