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出門看世界,只是一種探索,不一定去效仿,但他們的日常陪伴更需要人們看到并重視
近日,李瑞夫婦帶著兒子騎行經過41國、耗時約500天、花費50萬元環游世界一事,引發關注。據九派新聞報道,李瑞表示,十年前自己和妻子曾環球騎行,所以這次帶孩子一起,他們有一定經驗能夠應對旅途中的情況。他覺得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經歷”,“家長一定要拿時間去陪伴小孩”。
↑李瑞一家三口騎行環游世界。圖據其社交賬號
環游世界這種親子教育,并非人人可學,僅是50萬元的旅行花費,恐怕會讓很多家長望而卻步。不過,李瑞講述的堅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卻值得很多人珍視。在相關新聞的評論區,“重點并不是錢,而是陪伴”等留言也引發很多家長的共鳴。
而李瑞發布的視頻所引發的對于親子教育的討論,戳中的社會痛點實際是,由于主觀或客觀的原因,不少家庭中的父親缺位或陪伴不足的社會現象。
現實生活中,早晚接送孩子,不太容易看見爸爸的身影。這也是許多母親參與討論的原因。李瑞表示,“她們更多關心的是怎么帶孩子”。據他觀察,關注他視頻的母親們主要是在討論或指責為何自己的丈夫不能像李瑞一樣,陪伴孩子。
爸爸缺位或陪伴不足,深究其因,在于爸爸在大多家庭中往往是經濟支柱,時間多被工作、應酬占據,由此導致陪伴不足,甚至被迫缺位。當然,爸爸陪伴不足,也有主觀上的少作為,這讓不少媽媽深感無力,不少夫妻矛盾也因此產生。
現實如此,如何破局?或許我們可以從李瑞陪兒子一起完成山地越野賽的另一條視頻里找到啟示。視頻里,兒子說:“我無數次想放棄,但爸爸牽著我的手,我們一起咬牙沖過了終點”。李瑞說:“為了陪伴他、鼓勵他,我必須跟著兒子一起奔跑,這樣才能成為他前進中的榜樣?!?/p>
某種程度上,孩子的堅持,源于爸爸的陪護和鼓勵,而孩子的突破,又往往是爸爸陪伴的動力。試想,父母都窩在沙發上刷短視頻,能奢望孩子去運動去學習嗎?李瑞的言傳身教,是與孩子一起奔跑,是陪孩子一起學習。爸爸在孩子前面領跑,也在視頻里鼓勁,而媽媽在拍視頻記錄。夫妻如此合作育兒,堪稱家庭教育的一個樣本。
家庭教育的方式當然可以更多元,親子陪伴的方式也可以更多樣,但核心其實不外乎,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和成長規律。而李瑞夫婦帶給家長們的啟示則在于,父母要先放下手機,從“躺下去”變為“站起來”,然后才談得上“陪伴”甚至高質量陪伴。
如今,很多孩子被動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搶跑,各種興趣班、技能課讓孩子們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去上課的路上,周休失效、節假日泡湯幾乎讓孩子“失去童年”。這其實也給更多家長發出警示,在孩子重要的成長時期,多點陪伴,讓他們儲蓄足夠的動力去迎接下一步的人生。
李瑞夫婦算是大眾育兒路上的“逆行者”或“反叛者”。讓孩子出門看世界,只是一種探索,不一定去效仿,但他們的日常陪伴更需要人們看到并重視。這也提醒更多家長,要讓孩子眼中的“手機”變為“世界”,還需始于父母放下手機主動牽起孩子的手。
紅星新聞評論員 彭志強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