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文彬 通訊員 王曉燕 盧樹斌
5月20日,惠民縣舉行“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惠民縣文化和旅游局專場。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賀梁就2025年惠民縣文化和旅游局在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方面會有哪些舉措,回答了記者提問。
賀梁介紹,惠民縣文化和旅游局充分發揮“以文惠民、以文樂民、以文育民”作用,做到群眾在哪里,公共文化服務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以來,成功舉辦了村晚、民間秧歌匯演、優秀戲曲展演、閱讀推廣等群眾性文化活動30場次,完成150冊圖書館館藏古籍影印工作,線上線下共惠及群眾26萬人次。其中,胡集聯村村晚入選全國春節“村晚”示范展示點;民間秧歌匯演暨非遺好品展銷等3項活動入選“2025年國家公共文化云網絡直錄播名單”。
抓牢基層陣地建設,提升公共文化場館服務水平
持續優化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全力做好公共文化場館“零門檻”免費開放。不斷提升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服務效能,開展豐富群眾文化活動,搭建特色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打造提升鄉村記憶館、城鄉書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聚力打造“文化惠民”品牌
以實施“群星閃亮”工程、“一村一年一場戲”送戲下鄉工程為引領,舉辦消夏廣場演出、戲曲進鄉村、“書香惠民”閱讀推廣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創新開展廣場舞展演活動,打破以往集中展演的模式,采取“分片區輪動、按季度開展”的全新組織形式,形成“季季有亮點、區區有特色”的常態化展演新格局。同時,我們還選派專業的舞蹈老師對參賽隊伍進行一對一集中培訓,通過“培訓+比賽”的形式,著力提升廣場舞隊伍的表演水平,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5月6日,正式啟動了“一村一年一場戲”送戲下鄉工程,持續將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送到百姓家門口。
開展公益藝術培訓,加大全民藝術普及力度
今年,惠民縣積極響應群眾對于公益藝術培訓的需求,推出“以需定供”的互動式、菜單式服務模式,打破了以往暑期公益培訓的時間限制,設立常年培訓班。篩選整合縣域內有培訓資質的優質藝術學校、公益組織等社會機構,開展音樂、舞蹈、美術、曲藝等多種門類的“文化惠民·藝啟成長”公益培訓。通過公眾號實現線上報名、課程推送、成果展示,搭建藝術學習與交流的公益橋梁,實現“送文化與種文化”的有機結合。
下一步,惠民縣將持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精準滿足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澤潤惠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