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外長近日訪問中國,與中國就領土主權話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丹麥方面希望中國能夠讓臺海問題維持現狀,中方也給出了強硬的表態。
臺海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有權依照按照自己的節奏解決這一主權問題。
其他國家無權對此進行任何干涉。
丹麥外長這次來到底和中國上商討了什么問題?中國又做出了怎樣的回應?
5月17日至20日,丹麥外長拉斯穆森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并在訪問的最后一天和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舉行了會談。
拉斯穆森此次訪華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2025年正好是中丹建交75周年,這是一個特殊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年份。
同時,今年也是中國和歐盟建交的第50個年頭。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丹麥是最早承認新中國政權的歐洲國家之一,近幾年中丹兩國在多個領域的合作越來越頻繁,丹麥政府有意加深兩國關系,并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
丹麥此次是抱著積極的態度來和中國進行交流合作的。
如果此次交流順利,未來中國和歐盟之間的往來可能會更加密切。
從這個角度看,丹麥外長的這次訪華更像是在打一個前哨戰。
中丹兩國經過此次會面,在很多國際重要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共同應對氣候危機、清潔能源等諸多國及問題。
除此以外,拉斯穆森還表示丹麥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反對進行任何形式的脫鉤,認同多邊主義。
在中美關稅戰打的如火如荼的當口,丹麥能夠做出這樣的明確表態,具有一定政治意義,甚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歐盟對國際貿易問題的態度。
美國的高關稅措施正在破壞經濟全球化的成果,中國是受害者,以丹麥為代表的很多歐洲國家也是受害者。
共同的利益訴求鞥能夠讓中丹兩國進一步走到一起。
中丹兩國還計劃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中國將會為外資企業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兩國還要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增加兩國民眾對彼此的了解,形成正向的循環,為中丹兩國友誼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丹麥外長此次訪問中國探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主權問題。
中國和丹麥現在都存在主權糾紛,中國的臺海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丹麥的格陵蘭問題則是被特朗普炒上了“熱搜”,讓丹麥政府非常尷尬。
在對臺問題上,丹麥政府試圖向中國提出建議,希望中國能夠維持臺海現狀。
之前,在臺灣的“獨派”分子去訪問丹麥的時候,丹麥的政府和議員對其進行了高規格的接待。
丹方過去的行為顯然是在挑戰一個中國原則。
在臺海問題上,丹麥作為一經區域外國家沒有任何發言權。
支持一個中國原則是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前提,丹麥當下的做法已經等同于在懸崖邊上試探。
歐洲地區的很多國家都存在妖魔化中國的問題,這也西方媒體幾十年對中國進行抹黑宣傳的結果。
歐洲各國基本上都存在反華問題,只不過嚴重程度不同。
北歐各國的反華情緒會更加嚴重一些,丹麥恰好是其中的一員。
丹麥在臺灣問題上發聲,主要是出于其自己作為“民主”國家的優越感,認為自己有權利對其他國家的內政指手畫腳。
中方是絕對不會接受的這種所謂的“建議“,臺海問題一定會解決,臺灣終將徹底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任何勢力都不能阻擋中國政府和人民維護主權統一的決心。
和臺海問題相比,丹麥的格陵蘭問題在近期可謂是備受關注。
自從特朗普公開表示要將格陵蘭變成美國的領土之后,丹麥政府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格陵蘭地區雖然在主權上屬于丹麥,但是其是一個高度自治的地區。
丹麥政府的稅收系統和格陵蘭的稅收系統都是相互獨立的。
格陵蘭當地民眾更加認同自己的格陵蘭人,對丹麥這個“祖國”的歸屬感并不是很強。
原本丹麥也并沒有想要改變現狀的想法,對于丹麥政府來說格陵蘭的存在幾乎等同于一種負資產。
對于特朗普的逆天言論,丹麥如果正式的進行回應和交涉很可能會將問題嚴重化、復雜化。
如果不回應,難免會被民眾安上軟弱的評價。
而且一直想要獨立的格陵蘭島民眾是否會因為特朗普的話,順水推舟地進行公頭獨立等活動也是一個未知數。
格陵蘭可以是實質上不屬于丹麥,但是在表面上格陵蘭必須是丹麥不可分割的領土,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國家的神圣主權。
經過深入且富有建設性的溝通之后,中方對臺海問題做出了霸氣回應。
中方在格陵蘭問題上這充分尊重丹麥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丹方能夠在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充分尊重中國的正當立場。
這番回應就是直接告訴丹麥,尊重是相互的。
你想要在主權問題上得到中國的支持,就必須要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立場。
格陵蘭問題和臺灣問題都可以被歸為主權問題,這類問題沒有討論的空間,維護本國主權的同時必須充分尊重他國的主權,否則就是在使用雙重標準。
格陵蘭問題給丹麥帶來的壓力非常大,或者說美國對格陵蘭的虎視眈眈讓丹麥政府感覺到如坐針氈。
丹麥外長這次訪華著重探討這個問題,就是想要爭取到中國對它的支持。
如今在世界上能夠頂住美國壓力的國家寥寥無幾,中國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格陵蘭島擁有豐富的稀土礦產資源,這恰好是美國當下最需要的。
特朗普想要格陵蘭島未必只停留在語言層面。
如果特朗普真的采用軍事或者其他方法占領了格陵蘭,或者推動格陵蘭獨立成立一個主權國家, 那么丹麥的損失將是難以估量的。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
至少在中國明確支持丹麥領土完整的情況下,美方對格陵蘭的行動很可能就會放緩甚至是放棄。
當然中國的支持也并不是毫無代價的,丹麥必須修正自己過去的錯誤行為,堅決支持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事實上,丹麥外長拉斯穆森在5月19日的會談中也確實做出了這樣的表態。
拉斯穆森表示,丹麥會堅定不移地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增加雙方交流的頻率和范圍,讓良好的中丹關系為兩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拉斯穆森此次到訪中國除了要和中國商討主權問題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進丹麥和中國的經貿合作。
拉斯穆森這次訪華有很多丹麥本國的企業家隨性,中方也組織了專門的會議,讓中丹兩國的企業家進行溝通洽談。
丹麥本國市場體量有限,所以它也是一個出口型的國家。
特朗普上任之后的美國政策和市場的不確定性都大幅度增加,這次關稅戰也對丹麥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該國想要繼續維持經濟發展,就需要去尋找新的大體量的市場,中國就是他的最佳選擇。
近幾年中國企業不斷向外走去,到世界各地去投資建廠。
丹麥也希望能夠中國企業家能夠到它那里去投資,貢獻稅收、就業和GDP。
中方希望丹麥政府能夠為中國企業創造一個優越的投資環境,讓中國企業在丹麥能夠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中國也歡迎丹麥的企業到華進行投資,這樣兩國的資本和經貿往來就會更加頻繁,在有利于兩國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對市場動蕩的抗性。
在此次會面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還提到了中國和歐盟的問題。
他表示從2025年年初開始中歐關系就得到了有效改善。
丹麥在下半年會成為歐盟的輪值主席國,中方希望丹麥能夠在中歐關系中發揮積極作用,為中歐關系的正向發展提供助力。
與丹麥的合作對于中國而言是一個進入歐盟的支點。
中國企業投資丹麥可以將自己的商品更便捷地銷往歐洲各地,歐盟則可以通過丹麥與中方建立更為廣泛的合作。
綜上所述,這次丹麥外長訪華既是為了滿足政治需求,也是為了滿足經濟需求。
在主權問題上,中國也給丹麥劃出了紅線。
丹方整體的態度較為積極,為了一段時間內中丹兩國關系將會持續深化。
除了主權問題和經濟問題之外,中國和丹麥對于全球治理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共識。
中丹兩國都認為多邊主義是當下最事宜的全球治理結構。
在該結構中,歐盟會作為多極化世界的其中一級存在,無論是自由度還是影響力都要比現在更搞。
作為歐盟一員的丹麥也會得到更多的好處,現在大部分國家都已經意識到世界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在混亂的時代無論是國家還是個體都在尋找一種確定性。
對于丹麥來說,中國就是確定性的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