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棖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后旗烏蘭哈達蘇木七頃地村,郭晨慧利用自家庭院改造的民宿外景。 張 棖 清 茗攝影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庭院經濟是農民利用自有院落及周圍的土地、空間等,發展特色種養、鄉村旅游等產業的經濟模式。發展庭院經濟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抓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引導農民發展適合家庭經營的產業項目,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民宿經濟。
庭院“方寸地”如何做好大文章,讓鄉村更有“看頭”,農民更有“賺頭”?“小而精”的庭院經濟如何轉型升級,做好融合創新文章,成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引擎”?本版今起推出“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系列報道。記者走進農家院落,近距離感受庭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脈動。
——編 者
5月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后旗,天朗氣清,從高空俯瞰,二三十座隆起的火山遺跡散落于廣袤草原之上,構成了罕見的地質奇觀,這里是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
離地質公園不遠的烏蘭哈達蘇木七頃地村,返鄉創業青年郭晨慧改造自家庭院,建成了烏蘭察布市首家火山主題民宿——“壹蒙壹牧”民宿。走進院內,裝飾一新的民宿,融合了草原、星空、火山、地方文化等多種元素,每個房間都各具特色。
2016年,在北京工作生活了14年的郭晨慧返鄉創業,成為一名“新農人”。“那時,火山旅游剛起步,周邊連家像樣的農家樂都沒有,游客吃住十分不便,我便將庭院改造后開起了民宿。”郭晨慧說。
曾從事設計工作的郭晨慧,將火山石、樹墩、老物件等融入裝修設計,民宿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旗里組織到外地學習發展民宿的先進經驗,同時發放貼息貸款和民宿發展補貼,民宿發展起步順利,小院5間房常常爆滿。”郭晨慧告訴記者。
近年來,隨著“太空服火山打卡照”等持續出圈,烏蘭哈達火山旅游越來越熱。郭晨慧將自家庭院重新改造升級,并將隔壁親戚家的庭院也納入進來。“我家民宿今年被評為國家甲級旅游民宿,現在有兩座院子、14間特色房,經常供不應求,旅游旺季得提前半個多月預訂。”郭晨慧笑著介紹。
圍繞本地特色——火山與土豆,郭晨慧還研發了火山泥面膜、火山冰箱貼、小夜燈等文創產品,開發了土豆蛋撻、土豆咖啡、火山土豆泥等特色餐飲。“希望游客在游玩吃住的同時,了解并推廣我們的地方特色。”郭晨慧說。
在郭晨慧的帶動下,當地越來越多村民將自家庭院進行改造,發展民宿。在離七頃地村不遠的牛明村,55歲的村民施金蓮便是其中之一。走進她家的“火山望月”民宿,1000平方米的庭院內坐落著10座極具特色的蒙古包,火山石平鋪于院中。
“前些年我這院里養著牛羊,火山旅游發展起來后,我將庭院改造成民宿,去年7月才正式營業,已經掙了10多萬元。”施金蓮還將在外打工的兒子一家叫了回來,“兒子做廚師,我和兒媳當服務員,全家齊上陣,相信今年收入會更高。”施金蓮說。
察哈爾右翼后旗堅持把民宿產業與全旗旅游產業統籌謀劃,與文化產業、民俗體驗、特色種養有機融合。“我們積極推動‘一村一特色、一家一主題、一幢一風景’的特色民宿產業發展模式,讓更多人從‘到此一宿’轉為‘深度體驗’,更好滿足游客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察哈爾右翼后旗文旅局局長岑海鑫介紹,2024年全旗累計引入社會投資3.5億元,盤活利用農村牧區閑置房屋200多處,實現了村莊環境改善和群眾增收致富多贏,目前全旗共有民宿134家,床位5000多張。
“我們通過村企共建、就業務工、閑置民宅租賃、農畜產品采購、資產入股等方式,建立起民宿產業與農牧民之間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農牧民變身為股東兼服務員、廚師、導購員,閑置庭院成了帶農富農的致富幸福園。”察哈爾右翼后旗旗委書記崔勇介紹,截至目前,今年全旗民宿共接待游客約22萬人次,收入1.6億元,文旅產業帶動21個嘎查村集體經濟增收200多萬元,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創業崗位5000多個,3000多戶農牧民受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3日 18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