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裔美國人弗洛伊德因警察暴力執法去世五周年之際,美國司法部將撤銷針對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和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部門的訴訟,這標志著前總統拜登任內啟動的相關調查正式終止。同時,司法部還將廢除與兩地警局達成的“同意令”協議草案。
當地時間2020年6月1日,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特倫斯·弗洛伊德(白色T恤)在他兄弟喬治·弗洛伊德的臨時紀念地跪下,該處地點位于芝加哥街與38街交界處的Cup Foods前,喬治·弗洛伊德在此被捕并在警察拘留中去世。視覺中國 資料圖
司法部官員表示,他們還將終止對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新澤西州特倫頓、田納西州孟菲斯、紐約州芒特弗農、俄克拉荷馬城警察局以及路易斯安那州警方的調查行動。至此,拜登政府試圖重塑城市執法體系的嘗試告吹。
明尼阿波利斯市議會議長埃利奧特·佩恩形容司法部的命令“殘忍”且試圖“美化歷史”。明尼阿波利斯市民主黨籍市長雅各布·弗雷則抨擊特朗普政府發布此項命令的時機,形容特朗普政府“一團糟”。“特朗普真正關心的只是政治舞臺……我們將嚴格遵守今年簽署的長達169頁的和解協議。”弗雷說道。
特朗普政府辯稱,此項決定與弗洛伊德去世五周年的節點無關,并且指出此類“同意令”協議對執法部門懲罰過重。“過于寬泛的協議剝奪了社區本應擁有的警務自主權,將權力移交給未經選舉、無需擔責的官僚,而這些官僚往往持反警察立場。”美國司法部民權事務負責人哈米特·K·迪隆(Harmeet K.Dhillon)說道。
警察過度執法引發的改革
五年前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頸”執法而死,引發全美大規模示威。美國司法部在3年后公布的調查報告中指出,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局長期存在過度使用武力、種族歧視等系統性問題,使得發生弗洛伊德那樣的悲劇成為可能。
此后明尼阿波利斯市政府同意接受司法部針對市警察局的監督項目。市長雅各布·弗雷同司法部協商一項獲稱“同意令”的協議,內容為指派一名聯邦法官監督市警察局改革的進程。
“同意令”協議(Consent Decree)是美國司法部近些年來監督地方執法機構整改的措施之一,在這種協議中,盡管被告不必承認有罪,但必須接受政府的意見改革。協議往往要求執法機構能夠以符合憲法的方式開展警務工作,包括更新和制定政策、改進培訓、建立問責制度、投資現代技術等等措施。
協議稱,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將要求其警員“將人類生命的神圣性作為其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并且不得允許種族、性別或民族“影響任何使用武力的決定,包括所使用的武力數量或類型”。協議具體內容還包括——正式確定聯邦調查結果和建議,為警察局任命一名獨立監察員;禁止警察給14歲或以下的人戴上手銬,并且必須接受如何與青少年交往的專門培訓;限制警方處理示威活動時可以使用的武力,禁止警察破壞新聞記者的設備。
2020年3月13日,26歲的非裔女性布倫娜·泰勒在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市被警察擊斃。當時警察帶著“免敲門搜查令”(No-knock warrant)未經允許闖入公寓,并發射了32發子彈,其中一槍擊中泰勒的胸部。
經過三年的調查,美國司法部在報告中稱,路易斯維爾警察局多年來實行了一種“激進的”警務方式,特別是針對非裔和其余弱勢群體,且這種非法行為長期不受限制。對此,司法部、路易斯維爾市及其警察局已就一項“同意令”達成原則性協議,要求對警察隊伍進行改革。
系統性改革希望落空
長期以來,美國警察因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問題備受詬病。民權倡導組織“零容忍運動”(Campaign Zero)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美國共有約1.3萬人被執法人員殺害,約占全國兇殺案死亡人數的7%。
該機構今年2月發布的“警察暴力地圖”(Mapping Police Violence)還顯示,2024年被警察殺害的人數略有增加,超過1300人。在芝加哥,非裔美國人被警察殺害的可能性是其他城市的30多倍,在密蘇里州的圣路易斯市,非裔美國人被警察殺害的可能性是其他城市的10多倍。
過去五年,要求在全美范圍內就與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有關的問題進行反思的呼聲一波接一波。然而包括《喬治·弗洛伊德警務公正法案》(George Floyd Justice in Policing Act)在內的許多旨在改變現狀的努力都陷入了停滯。在一些州,要求通過刑事司法改革來解決長達數十年的種族差異問題的呼聲漸弱。
民主、共和兩黨在是否終止對執法人員的“司法豁免權”等內容上分歧嚴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一項法律賦予警察、政府官員等人員在執行公務中可以一定程度免受民事訴訟。共和黨人認為,取消“司法豁免權”將使警察和相關部門面臨大量的訴訟;民主黨人指出,“司法豁免權”讓暴力執法的警察幾乎不會受到懲罰;這導致警務改革法案未能在參議院獲得通過。
隨著特朗普的上臺,改革的希望就此落空。《華盛頓郵報》指出,特朗普支持警方加大使用武力,批評監督機構對警員施加限制和監督的做法。去年競選期間,特朗普多次表示希望賦予警察“起訴豁免權,使他們不會因履行職責而受到起訴”。
今年4月,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譴責“地方領導人妖魔化執法部門,并施加法律和政治枷鎖,使積極執法變得不可能”。特朗普還指示司法部長帕姆·邦迪審查與州或地方部門達成的所有“同意令”協議,指示司法部“在60天內修改、撤銷或終止這些協議”。
司法部民權部門負責人迪隆5月21日表示,“同意令”協議通常會設定“不切實際、理想化”的期待,對執法部門的懲罰過于嚴厲。美國最大的警察工會組織——警察兄弟會全國主席帕特里克·約斯在迪隆宣布這一決定后發表聲明稱:“協議從未奏效,將來也永遠不會奏效。”
《紐約時報》援引“同意令”協議支持者的話報道稱,聯邦監督是整頓警務工作“更有效的方式”,可能帶來持久的變革。也有批評人士認為,這種協議缺乏靈活性,成本高昂,而且容易被濫用,往往會導致地方損失數百萬美元。
鑒于5月25日是弗洛伊德逝世5周年,明尼阿波利斯市市長弗雷嚴厲批評了特朗普政府宣布這一決定的政治時機。“從之前的幾個月到現在,他們完全有機會提出撤銷訴訟。”迪隆對此強調稱,二者并無關聯,而是與法庭案件即將到期的最后期限有關。
《華盛頓郵報》則分析稱,放棄協議是迪隆重塑司法部民權部門的體現——該部門將不再關注種族歧視,而是將矛頭指向大學校園里所謂的“反猶主義”,調查多元化倡議和其他特朗普政府反對的議題。自從迪隆上個月宣誓就職以來,該部門約有一半的律師已經離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