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遼寧頻道
人民網記者 孝媛 邱宇哲
5月22日,沈陽市鐵西區的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會議中心里人頭攢動,2025“博士沈陽行”活動如約而至,再次奏響招賢納士、共創未來的序曲。
這是沈陽市連續第三年舉辦這項活動。從2023年的1309人,到2024年的6860人,再到今年的8163人,報名博士的持續大幅度增長,已經讓“博士沈陽行”成為全國范圍內規模最大的博士人才交流活動之一。
百聞不如一見。前兩屆的活動中,1200余名博士成功簽約,扎根沈陽。2025“博士沈陽行”當天,博士們投出了27097份簡歷,1755人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各地博士從“心動”到“扎根”,沈陽究竟魅力何在?
2025“博士沈陽行”活動開幕式。人民網記者 邱宇哲攝
暖心
從5月21日13時44分第一次踏上沈陽這片土地起,來自廣東惠州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秦顯韓一直很興奮,談及參加“博士沈陽行”活動的感受,她一連用了三個“特別”——“特別用心,特別貼心,特別感謝!”
秦顯韓是與來自北京20余所高校的近200位博士一起,乘坐“興沈英才”號高鐵列車來到沈陽的。從北京到沈陽的一路上,沈陽市政府駐京辦的工作人員閆議丹一直陪在同學們身邊,為大家介紹沈陽的風土人情。
博士們抵達沈陽。人民網記者 周頌雪攝
為了讓博士們賓至如歸,沈陽市為博士配備了服務專員,提供全程保障,并通過數字化平臺,整合崗位匹配、活動行程、長效跟蹤等服務,實現“一次參與,持續鏈接”。
列車進站,車門開啟,早就等候在站臺上的沈陽市領導熱情地迎上去,與博士們握手問好,合影留念,又把大家送上去往住宿酒店的大巴車。
看著熟悉的街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馬曉彤紅了眼眶,“從車廂出來就看到大家熱烈地迎接我們這些學生,被家鄉的溫暖深深感動到了!”
今年的“博士沈陽行”活動吸引了超過8000名博士報名參加,其中沈陽本地980人,省內其他城市916人,長春、哈爾濱、呼和浩特673人,其他省5594人。報名博士覆蓋663所高校,其中海外高校306所,占高校總數的46%。
2025“博士沈陽行”大數據駕駛艙顯示著活動的實時數據。人民網記者 孝媛攝
想人才之所想,沈陽,一直很懂博士們。
三年來,“博士沈陽行”活動堅持組織來沈的博士參觀產業園區、有代表性單位及“雙創”載體,讓博士們近距離感受沈陽一流的科研環境和廣闊的創新創業場景
今年,沈陽市設計了汽車及零部件、材料科學、航空航天等6條調研路線,邀請博士走進寶馬鐵西工廠、遼寧材料實驗室、東北大學等企業、院所、高校實地調研考察。
北京大學流體力學專業的博士周旭報名了沈飛集團公司和東北大學的參觀調研線路,“對于求職者來說,深入企業、高校參觀的機會非常難得,感謝‘博士行’!”
郭雨茁是遼寧大學法學院的在讀博士,“我來沈陽讀書快十年了,這座城市和這里的人都很溫暖,東北人的熱情和幽默讓我覺得很快樂,畢業后我會留在這里工作。”
誠心
沈陽行不行,關鍵看崗位行不行!
2025“博士沈陽行”活動共征集到東北“三省一區”620家單位的9223個博士崗位。其中,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74所知名高校提供4428個崗位,覆蓋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42個前沿領域。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黑龍江省原子能研究院等31家科研院所提供智能制造、新材料、機器人等領域409個崗位。沈飛集團、鞍鋼股份等80家央企提供584個崗位,芯源微電子、蒙草生態等26家上市公司提供323個崗位。
博士們在登記求職意向信息。人民網記者 邱宇哲攝
眾多的崗位給博士們提供了充分的選擇空間,一些熱門招聘單位的展位前更是排起了長龍。
“沒想到好的崗位這么多,我帶的簡歷都不夠投了,多虧‘香博博服務站’可以幫忙打印簡歷。”拿著剛打出來的五份簡歷,大連理工大學的博士李闖快步走向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展位。
各用人單位不僅為廣大人才創造良好發展空間,還提供了優厚的薪酬待遇。本次“博士沈陽行”活動的招聘崗位平均年薪達到23.5萬元,年薪30萬元以上的崗位近1000個。
吉林珩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張天佑告訴記者,“去年我們通過‘博士沈陽行’活動成功簽約了一位哈工大的博士。今年我們帶來了10個崗位需求,月薪都在2萬元以上。從我們接收到的簡歷來看,這些博士的專業素質都很過硬,后續我們會再跟博士詳細洽談。”
生活補貼、住(租)房補貼、創業補貼……專場招聘會的展廳入口處,各類人才政策吸引了博士們的目光,不時有博士拿起手機拍下展板上的內容。
沈陽市房產局展位前,局長徐強主動與博士們加微信。他表示,我們想讓博士創業在沈陽、安居在沈陽。“歡迎你們來到沈陽,在沈陽居住是很有幸福感的。咱們加個微信,我做你們的‘貼身管家’!” 不少博士拿著手機擠進來。
博士們在了解各種補貼政策。人民網記者 邱宇哲攝
近年來,沈陽市堅持“C(Centre)才”理念,讓人才上C位、做主角、當主力。2024年,沈陽市以真金白銀的“黃金崗”和真心誠意的“鉆石策”,吸引超17萬高校畢業生留沈就業。
遼寧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霍步剛在2025“博士沈陽行”活動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我們要通過‘博士沈陽行’向海內外宣告,沈陽將以求賢若渴的誠心,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
通過深入實施“興沈英才計劃”,沈陽每年列支人才資金15億元。新畢業到沈陽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博士,可以享受三年每月2500元的生活補貼,還可以獲得一次性7萬元的購房補貼。對有創業意向的博士,沈陽市提供最高4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和相應的貼息補助。
聚焦人才的“關鍵小事”,沈陽市將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從最多享受1次服務提升至2次,并將需求量較大的D類人才納入配偶安置的保障范圍,讓人才安心安業,無后顧之憂。
120家單位入駐東北亞人才港。人民網記者 邱宇哲攝
2024年10月,由沈陽市委組織部、沈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民網共同發起建設的綜合性人才服務平臺——東北亞人才港正式開港,首批入駐了政、企、學、金、媒5大行業的300余家單位。在本次“博士沈陽行”活動上,又有沈陽產研院、沈陽科技風投、中國沈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120家雙創載體、投資機構、平臺機構加入,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各類綜合服務。
信心
“去年我們通過‘博士沈陽行’活動簽約博士達63人,今天我們設置的招聘展位發布了100余個崗位。”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陳星秋表示,青年博士們到所工作后,金屬研究所在研究經費、薪酬、福利待遇、晉升通道等方面給予了足夠的支撐和保障,讓青年博士們心無旁騖地全身心投入到關鍵科技任務攻關中。
“博士沈陽行”活動舉辦三年來,為廣大用人單位提供了與全球博士英才直接溝通的渠道。
“從早上到現在一直沒閑著!”專場招聘會開始還不到兩個小時,東北大學人事處副處長陳東岳就已收到了150余份簡歷,“我們求賢若渴,‘博士沈陽行’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平臺。今天投簡歷的很多同學來自全球排名前50的名校,這對我們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和科技成果轉化都有著很強的支撐作用。”
航空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主管潘璐介紹說,“這兩年我們共簽約了20名博士,借助‘博士沈陽行’的品牌效應和平臺優勢,我們可以精準對接頂尖人才資源,在高端智力爭奪戰中搶得先機。”
博士們在展臺前咨詢崗位信息。人民網記者 邱宇哲攝
作為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和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市,沈陽市通過區域人才一體化合作機制,不斷為人才、用人單位和“雙創”載體創造交流合作、協同創新的機遇。
2025“博士沈陽行”活動設置的香博博投洽會特色展示區,組織了30家重點“雙創”企業、42家投資機構參加活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30個項目開展創新創業路演。
遼寧中醫藥大學的博士后周歆帶來了基于鹿茸的生物凝膠系統,“平時我們在學校專注于系統的研發和科研活動,很少有機會與投資人進行直接對接。”周歆表示,通過香博博投洽會,讓投資人了解項目的優勢和后續的相關難點,給之后的項目開發以及融資工作做了很好的鋪墊,也讓自己對項目的未來充滿信心。
對于青年人才而言,選擇一座城,就是選擇一生的奮斗坐標。三年“博士行”,1.6萬名博士先后走進沈陽,很多人選擇在這里扎根。
2023年,帶著對航空事業的向往,上海交通大學的博士李劭鵬踏上了首屆“博士沈陽行”的旅程。入職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后,他從普通博士一步步成長為研究所的科技創新啟航人才。
“蛻變的背后,是沈陽尊重人才、成就人才的生動寫照。”李劭鵬說,心動不如行動,希望更多的博士來到沈陽,感受實驗室里的智慧火花與煙火人間的溫暖詩意。
振興路上,群賢畢至。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新偉表示,我們將持續優化人才政策措施,提供優質服務,讓大家在遼寧專心筑夢、追夢、圓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