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援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多名美國官員的話報道,美國獲得新情報,以色列正準備襲擊伊朗核設施。美國獲取的情報顯示,以色列可能已盯上伊朗核設施。這些情報源于以色列高級官員的公開與私下交流、被截獲的通信內容以及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觀察。種種跡象表明,以色列即將有所行動。
分析人士認為,以色列軍方近期的一系列舉動都暗示著襲擊的可能性。空軍彈藥的運輸以及空中演習的完成,似乎都在為可能的軍事打擊做準備。而且,從近幾個月的情況來看,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的可能性顯著上升。若美伊無法就清除伊朗所有濃縮鈾達成協議,以色列采取行動的可能性會更大。
特朗普(資料圖)
以色列一直對伊朗核問題高度警惕。伊朗的核計劃讓以色列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脅,以色列擔心伊朗一旦擁有核武器,將對以色列的生存構成直接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色列采取行動打擊伊朗核設施似乎也有其自身的邏輯。然而,這一行動一旦實施,必將引發地區局勢的重大動蕩。伊朗方面自然不會坐視不管,可能會采取反擊措施,中東地區的軍事沖突可能會進一步升級,甚至可能引發更大范圍的地區沖突。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系列舉動也引發了廣泛關注。近期有說法稱特朗普考慮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斷聯。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被問到是否對內塔尼亞胡感到失望,他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但一些舉動卻耐人尋味,特朗普近期訪問中東繞過以色列,副總統萬斯和防長赫格塞思都取消或推遲訪以。另外,親近特朗普的官員還警告以色列,若不停止加沙沖突,可能會失去美國支持。甚至有說法稱特朗普認為自己受到內塔尼亞胡操縱,已切斷與內塔尼亞胡的直接聯系。
特朗普政府作出這樣的考慮或許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以色列持續對加沙地帶發動軍事行動,導致人道主義災難不斷加劇。加沙地區面臨著嚴重的饑荒危機,200多萬加沙人口中,五分之一的人可能陷入饑餓,約1.4萬嚴重營養不良的嬰兒亟待救助。盡管以色列承諾解除封鎖,但實際上仍在阻撓對加沙的援助,目前每天至少需要500輛卡車裝載救援物資進入加沙,但在18日“解封”后每天僅放行幾輛。這種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執意推進軍事行動的行為,讓以色列在國際上的形象受損,也使得美國與以色列關系面臨考驗。
特朗普(資料圖)
另一方面,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中東政策趨向戰略收縮和重商主義。在這兩個政策導向下,以色列在美國中東戰略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美以之間的分歧隨之擴大。美國在中東地區有自身的利益考量,既想維護與以色列的盟友關系,又要兼顧與其他中東國家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經濟利益。以色列的激進軍事行動可能會破壞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整體戰略布局,所以特朗普政府可能希望通過調整與以色列的關系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以色列方面,內塔尼亞胡也有著自己的考量。他無視國際社會的壓力,一意孤行地推進軍事行動,背后有著政治因素的驅動。當前以色列設定的沖突目標尚未完成,消滅哈馬斯、解救所有人質的目標難以實現,內塔尼亞胡需要繼續軍事行動來維系自身政治生命,避免因主戰的極右翼勢力退出導致內閣解散,進而引發以色列大選。
同時,總理享有的豁免權能讓他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司法和刑事責任。他最近拋出接管加沙的言論,也是在無法消滅哈馬斯的情況下轉移目標,拖延戰事,為政治續命。并且,以色列國內政治越來越右翼化,內塔尼亞胡在國內得到部分政治勢力和民意的支持,使得他能夠維持極端政策。
特朗普(資料圖)
在美以關系的微妙變化下,各方勢力都在謹慎權衡。以色列若執意襲擊伊朗核設施,無疑會讓與美國的關系更加緊張。美國雖然是以色列的盟友,但也不會完全支持以色列這種可能導致地區局勢失控的行為。對于伊朗來說,會堅決捍衛自身的核權益,面對以色列可能的威脅,必然會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這無疑會讓中東地區的局勢變得更加復雜和危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