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徐潤杰
日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大村鎮依托千余畝繽紛花海,成功舉辦了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七屆牡丹芍藥賞花季暨2025年龍馬大村民俗文化節開幕式。以花為媒、以節會友,成片的花海不僅點綴了大村的容顏,更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金色引擎”,憑借多元花海景觀與特色園區,大村鎮走出了一條“賞花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生態發展之路。
以花引客,擦亮特色文旅品牌
百花爭妍,芳迎賓朋。每年春末夏初,位于大村鎮的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這座我國北方沿海地區規模最大的牡丹園區,便迎來最絢麗的時節。牡丹芍藥次第綻放,姚黃魏紫盡展國色天香。今年,大村鎮還依托山水資源打造了一處重點農文旅項目——被譽為“城市后花園”的靈龜湖共享田園有機農場。該項目以百畝花海織就四季錦繡,芝櫻花、紫藤、木繡球、百合等六十余種珍稀花木共同演繹夢幻仙境。農場里還設有親子農耕體驗區、露營區等多元板塊,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賞花游玩,實現火爆“出圈”。
花海搖曳下,大村鎮還涌動著獨屬于這片土地的文化脈搏。作為龍馬文化的發源地,大村文化底蘊深厚,是丁氏文化、鹽關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以及剪紙、書畫、詩歌等民俗文化的積蘊之地。為進一步深化文旅融合,近年來大村鎮持續舉辦牡丹芍藥賞花季暨龍馬大村民俗文化活動,讓游客在徜徉花海的同時,也能體驗龍馬旱船、龍馬大鼓、茂腔、魚拓等特色民俗文化、非遺,在豐富游客多元體驗的同時,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傳承與弘揚。
以花興業,撬動鎮域經濟發展
依托本次節會活動,大村鎮創新探索“景觀游覽+美食體驗+研學實踐+品質住宿”一體化文旅消費新業態,全新推出特色旅游路線——從“云想衣裳”的牡丹迷宮—青島國際牡丹產業園到“饅有愛”面食文化研究院,從非遺傳承的大村魚拓工坊到花海漫野的靈龜湖共享田園有機農場,從電商賦能的“金扁擔”聯農共富直播院落再到松弛感拉滿的丁家里民宿,每條線路都極具當地文化特色,讓游客沉浸式來一場鄉村之旅。
這些新業態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消費場景,更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零售等行業的繁榮與發展。據統計,整個活動期間,大村鎮鄉村旅游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共吸引游客約8.5萬人次,創造消費總數700余萬元,持續釋放文旅經濟活力與鄉村振興魅力,形成了“以節促產、以產興鎮”的良性循環。
以花利民,鋪就富民增收之路
大村鎮堅持“花卉+農業+文旅+電商”的發展模式,以“賞花經濟”為抓手,助力鎮域農特產品走出田間、登上云端、暢銷全國。在節會期間,不僅設有農特產品專門展銷攤位,還有網紅“木耳書記”王本順現場直播帶貨,集中展示了蜜薯、石磨面粉、食用菌、石鍋茶等大村優質農產品,吸引了大量游客現場選購,瑯琊雞、松子雞蛋、傳統養生饅頭等特色產品也備受青睞。
“賞花經濟+農文旅”的創新實踐,不僅提升了游客的參與感與互動感,更讓農戶實現了“家門口”創收,在有效提升“大村好品”品牌影響力與知名度的同時,還為當地村民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探索出一條“節會搭臺、經濟唱戲、農民受益”的惠民富民新路徑。
龍馬文脈綿延千載,灼灼花海潮啟新程。站在文旅融合的新起點,大村鎮將深植“文潤龍馬”品牌沃土,以生生不息的“花經濟”持續培育大村文旅新質生產力,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